非洲戴星草

藥材名稱:鷹不泊

名稱出處:《本草求原》

概況

異名:烏鴉不企樹、竻欓(《嶺南採藥錄》),鳥不宿、畫眉架《《嶺南草藥志》)、鷹不沾(《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基源:為芸香科花椒屬植物簕欓的根。

原植物: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Lam.)DC.(Fagara avicennae Lam.)

形態:為常綠喬木或大灌木,高3~10m;莖幹上有粗厚的三角形的紅褐色皮刺,在枝上的刺較小,長1~3mm。葉互生,為單數羽狀複葉,稀兼有雙數羽狀複葉,葉軸有狹翅,上面具縱槽,無刺;小葉通常13~19片,很少9片或23片,對生,厚紙質至薄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近菱形,長2~6cm,寬1.5~2.5cm,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尖頭鈍或微凹,基部楔尖,兩側常明顯不對稱,邊緣有小齒;中脈上面凹入,下面隆起。夏季開淡綠色花,花小,單性,排成頂生的傘房狀聚傘花序;萼片5枚,卵形,長約0.5mm;花瓣5片,橢圓形,長1.5~2mm,雄蕊伸出,藥隔突尖,無腺體;雌花無退化雄蕊。蓇葖果由1~2個成熟心皮組成,紫紅色,頂部有1小的喙狀尖頭。種子卵形,黑色而有光澤,長約4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圖見《廣東中藥志》.第1卷.438頁.圖335)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丘陵、平地、路旁的疏林中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廣東、福建、臺灣、海南、廣西、雲南。越南北部也有。

化學性質

根皮含簕欓鹼(Avicine)[1],橙皮甙(Hesperidin)[2],香葉木甙(Diosmin),簕欓素(Aricenin)[1]。根和莖皮含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光葉花椒鹼、二氫簕欓鹼(Dihydroavicine)、木蘭花鹼、特貝塔鹼(Tembetarine)、N-甲基大麥芽鹼、簕欓醇(Avicennol)[3]。

附:樹皮含簕欓素[4]、香葉木甙、橙皮甙[5]、甾醇、有機酸[6]。

參考文獻

[1] J Chem Soc 1959:4007。


[2] Phytochemistry 1975;14(3):841。


[3] CA 1975;83:9845a。


[4] J Chem Soc 1960:4654。


[5] C A 1956;50(2):14725e。


[6]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冊) 人民衛生出版社,197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