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獼猴桃

藥材名稱:薩都那保

名稱出處:《藏藥志》

概況

異名:雅卜(《藏藥材名》)。

基源:為脣形科荊芥屬植物藏荊芥和異色荊芥的乾燥花和葉。

原植物:藏荊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異色荊芥Nepeta discolor Benth.

歷史:《藏藥志》引:《晶珠本草》記載:“薩都那保治時疫、癲癇;生長在陰陽交界的山地和高山雪線附近的碎石帶和沼澤草甸,根狀如筋,有麝香氣味,莖四稜,葉狀如蕁麻葉,花青色帶綠,每個花中有1個如訶子一樣的胚芽;可分為9種:雅卜,科爾沙都,玉木的父種(2)種、扎巴、唐、埃以及扎巴、唐、埃三者的母種。”西藏藏醫用脣形科的藏荊芥及異色荊芥入藥。它們的莖、葉、花的形態以及生境均與上述記載相似,可能是雅卜的原植物,其餘8種藥的原植物,未見藏醫使用。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60cm。莖直立,多分枝,被向下而近於捲曲的微柔毛。葉無柄,線狀披針形,長4~2cm,寬0.7~0.8cm,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全緣或邊緣具1~3對鋸齒,兩面具微柔毛和腺點。輪傘花序腋生,每輪含1~5花;苞片線形,長5~10mm;花萼管狀,長約1.5cm,萼齒先端具刺尖;花冠藍色或紫色,長2.5~3cm,二脣形,上脣直伸,下脣反曲,3裂,中裂片倒心形,側裂片卵形。小堅果長圓狀卵形,長約3mm,寬約2mm,先端圓,具成叢柔毛。花期7~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5卷.2分冊.297頁.圖版5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200~4500m山坡草地,林緣。 異色荊芥與藏荊芥的主要區別為葉小,卵形或卵狀心形,一般長1.25cm,穗狀花序圓柱形或圓筒形,或在基部間斷,長3.8cm。生於海拔3300~4545m高山上。分佈於中國西藏西部。印度、阿富汗也有。

藥性

主治:胸膜炎、中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