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頭

藥材名稱:土白蘞

名稱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概況

異名:老鼠瓜(《陸川本草》),山雞仔(《泉州本草》),山熊膽、金絲瓜(《南寧市藥物志》),老鼠黃瓜、天瓜(《雲南中草藥》),銀絲蓮、野黃瓜(《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基源:為葫蘆科馬

兒屬植物馬

和茅瓜屬植物茅瓜的塊根。馬

兒屬全世界約7種;中國約5種、1變種。茅瓜屬全世界有2種,中國均產。

原植物:馬

兒Zehneria indica(Lour.)Keraudren(Melothria indica Lour.),又名野梢瓜(浙江)。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Lam.)Gandhi[Solena heterophylla Lour.;Melothria heterophylla(Lour.)Cogn.;Zehneria umbellata Thwaites]又名異葉馬

兒、杜瓜(江西),小雞黃瓜、老鼠冬瓜(雲南),牛奶子(四川)。

餘項參見“馬

兒”和“茅瓜”條。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除去莖葉、根鬚及泥沙,晒乾。藥村產於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鑑別:塊根紡錘形或塊狀,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皺縮,有橫環紋,質脆易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富含澱粉及纖維。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蛀。

藥性

性味:甘、苦,微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苦,寒”。 ②《嶺南採藥錄》:“甘、苦,寒。”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苦,寒”。 ④《中藥大辭典》:“甘、苦,寒。”

歸經:入肺、肝、脾三經。

功效:清熱化痰,利溼,散結,消腫。

主治:熱咳,淋病,尿路感染,乳腺炎,風溼痺痛,咽喉腫痛,瘡瘍。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癱瘓四肢無力,浸酒。補血,產後燉雞食。治酒頂,消小腸氣發,敷惡瘡。” ②《嶺南採藥錄》:“治酒疸。又治風癱,能化痰,並治身中四肢不安,以之浸酒。” ③《陸川本草》:“拔毒生肌,治瘡癰,潰瘍。” ④《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治熱咳及瘰癧大瘡。” ⑤《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結石,小兒疳積,咽喉腫痛,腮腺炎,急性結膜炎,溼疹,癰瘡癤腫。” ⑥《雲南中草藥》:“養陰清熱,解毒。治熱病口渴,瘡瘍,毒蛇咬傷,痢疾。” 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化痰,排膿消腫,養胃生津。治咽喉發炎,肺熱咳嗽,消渴,乳腺炎。” ⑧《中藥大辭典》:“清熱化痰,利溼,散結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溼痺痛,喉痛,目赤,溼疹,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外用:研末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泉州本草》:“退暑熱:鮮土白蘞清水煎代茶,每次60~90g。” ②《泉州本草》:“治關節痛風及風痺筋急:土白蘞晒乾研末,每次3g,泡酒服。” ③《泉州本草》:“治癰疽疔瘡,凍瘡:土白蘞晒乾為末,調茶油敷。” ④《廣西中草藥》:“治癰瘡癤腫,咽喉腫痛,結膜炎,淋巴結結核:“茅瓜根15~30g,水煎服。外用鮮根搗爛敷患處。” ⑤《雲南中草藥選》:“治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溼疹,瘡癤:老鼠黃瓜根15g,煎服。外用鮮葉搗爛敷,或煎水洗。” ⑥《福建藥物志》:“治淋巴結結核:馬

兒根15g,夏枯草9g。水煎服。” ⑦《福建藥物志》:“治多發性膿腫:馬

兒根、地耳草各等量,搗爛敷患處。” ⑧《中草藥學》:“治癰癤腫,咽喉腫痛,尿路感染,腮腺炎:根10~15g,水煎服;外用鮮根、葉搗爛,或幹根研粉調敷患處。” 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紅斑狼瘡:馬

兒根15~18g,用水150ml,煎沸片刻,每日服1~2次。”

食療:①《福建藥物志》:“治骨髓炎:馬

兒根、山芝麻、蒲公英各9g,豬腳爪1只。燉爛,調酒少許,飯前服。” ②《福建藥物志》:“治瘻管:馬

兒根30g,豬大腸適量,食鹽少許,水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