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花

藥材名稱:野海棠

名稱出處:《紅河中草藥》

概況

異名:紅葉子、紅雙通、散血子、紅酸杆、夜變紅、丹葉(《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圓果秋海棠的全草。

原植物:圓果秋海棠Begonia aptera Hay.(B.hayatae Gagnep.)

形態:多年生多漿草本,高約40cm。莖分枝。葉互生,具長柄;葉片斜長橢圓形或不等邊心形,長6~25cm,寬3~15cm,先端鈍或尖,基部斜心形,邊緣具細鋸齒。聚傘花序,單性同株;雄花不整齊,花瓣4;雌花近整齊,花瓣5,花粉紅色。蒴果扁桃形,3室,翅不明顯或無。花果期7~9月。(圖見《植物學大辭典》.第3冊.3538頁)

生境與分佈:生於500~2000m低中海拔地區。分佈於中國臺灣。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切片,晒乾或鮮用。

藥性

性味:酸、澀,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①《中藥大辭典》:“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咳嗽,外感高熱,扁桃體炎,百日咳,癰瘡紅腫,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咽喉炎,牙痛,淋巴結結核,毒蛇咬傷。外用治燒燙傷。” ③《新華本草綱要》:“用於咽喉炎,牙痛,淋巴結核,毒蛇咬傷,腫毒,食道癌;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