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葉蘭根

藥材名稱:蚱蜢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

螽(《詩經》),蠜(《爾雅》)。

基源:為蝗科稻蝗屬動物中華稻蝗,飛蝗屬東亞飛蝗,蚱蜢屬東亞蚱蜢的乾燥全蟲。

原動物:中華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俗名蝗蟲。東亞蚱蜢Acrida cinerea(Thunberg)

歷史:本品載於《綱目》謂:“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似螽斯而細長者曰

螽。數種皆類蝗,而大小不~,長角修股善跳,有青、黑、斑數色。”綜上所述,古之用藥與今相符,本品今用藥來源複雜,各地使用均不一致。

形態:中華稻蝗體較小,長約3~4cm。黃綠色或綠色,有時黃褐色,有光澤。頭頂有圓形凹窩,顏面中部深溝。複眼灰色,橢圓形。觸角絲狀,褐色。前胸發達,中部有橫縫3條。前翅前緣部分呈綠色,餘部褐色,腹部黃褐色,雄體腹末端屈曲向上。(圖見《中國動物藥》.107頁.圖118)

生境與分佈:生活於水稻、玉米、高粱、甘蔗等田中,以及潮溼近水的草灘和田埂上。分佈於全中國。

東亞飛蝗體長約54mm,黃褐色。頭頂色淡,複眼棕色,卵圓形。單眼3個,作鼎足排列,觸角絲狀,褐色。咀嚼式口器。前胸長大,綠色,中央有隆起的縱走線。前翅皮紙質,狹而長,灰黃色,有不規則之斑紋。前、中足黃褐色,後足腿節綠色,內側有帶狀黑綠色斑3條。腹部由11節組成,在第1腹節上有聽器,在第2至第8腹節上有聽器,在第2至第8腹節上有氣門8對,末端有尾毛。(圖見《中國動物藥》.107頁.圖117) 東亞蚱蜢體綠色,有時呈灰褐色。雌大雄小,雄長5.4cm,雌長9cm,頭圓錐形,顏面尖形,顯著傾斜。咀嚼式口器,觸角劍形。雌者前翅的中央具有一列縱行的白色紋。幼蟲與成蟲相似,唯缺翅。(圖見《中國動物藥》.108頁.圖119)

生境與分佈:同稻蝗。

生藥

採集:夏、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晒乾或烘乾備用。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64%,P0.68%,Ca0.23%,另含脂類和氨基酸。

參考文獻

CA 1992;116∶25436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