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茄花根

藥材名稱:乾地黃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地髓(《本經》),原生地(《本草正義》),芑(《別錄》),牛奶子(《本草衍義》),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實圖考》),幹生地(《中藥志》),山白菜(《中藥大辭典》),酒壺花,山煙根(遼寧)。

基源:為玄蔘科地黃屬植物地黃的塊根。地黃屬現知6種,中國均產。

原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ex Fisch.et Mey.[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huechingensis(Chao et Schin)Hsiao]

歷史:地黃始載於《本經》。蘇頌曰:“根如人手指,通黃色,粗細長短不常,種之甚易,根入土即生。”李時珍謂:“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亦各處隨時興廢不同爾。地黃初生塌地,葉如山白菜而毛澀……根長三四寸,細如手指,皮赤黃色,如羊蹄根及胡蘿蔔根,曝幹乃黑。”據考證,今用的地黃與歷史記載基本一致。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由基部分生數枝。根生葉叢生,葉片倒卵形或長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狹下延成長葉柄,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葉面多皺;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圓柱狀,單生或2~3枝;總狀花序,苞片葉狀,1至數片;花萼鐘形,長約15cm,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略不整齊;花冠寬筒狀,稍彎曲,長3~4cm,外面紫紅色,內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脣形,裂片先端近於截形;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處;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後漸變1室,花柱單一,柱頭膨大。蒴果卵圓形或球形,先端尖,上有宿存花柱,外有宿存花萼。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彩圖24)

生境與分佈:野生於山坡、田埂或路邊荒地上。常為栽培。分佈於華北及遼寧,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生藥

栽培:宜陽光充足而溫暖乾燥的氣候;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鹼性砂質壤土中生長,忌連作。主要用根莖繁殖,早地黃於4月上旬、晚地黃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選粗1~2cm、有皺紋的中段根莖作種。栽種時將根莖掰成4cm長的小段,並用草木灰拌蘸,晾乾斷面水分後下種,行距30~40cm,株距20~25cm,穴栽或條播,深5cm左右,每畝用種量30~40kg。栽後覆土,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進行中耕除草,每株只留1個健壯苗,並及時摘除花蕾。田間應保持土壤溼潤,根據墒情適時適量澆水或灌溉;雨季注意排水。生長過程中,可用人糞尿或餅肥分期追肥2次。地黃種莖的培育,可在7月上、中旬挖出當年春栽生長健壯植株,再次選擇根莖,掰成小段,稍風乾,使傷口癒合,按26×7cm行株距穴栽,次年春季收挖作種;也可將春栽秋收的地黃窖藏越冬,翌年春季開窖作種。主要病害有斑枯病、輪紋病,發生於5~6月,可用1:1:15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枯萎病,常在秋季發病嚴重,除實行輪作外,種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種或發病初期澆注。蟲害有紅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噴射;小地老虎,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穴澆。

採集:秋季採挖塊根,除去莖、葉、蘆頭及鬚根,洗淨,鮮用者習稱“鮮生地”;將根於55~60℃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且內部顏色變黑時,捏成團塊狀,為“生地黃”或“乾地黃”。亦可用晒乾法。藥材主產河南、浙江,河北、陝西、甘肅、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產。以河南懷慶所產最為著名。

鑑別:塊根不規則的圓形或長圓形塊狀,長6~12cm,直徑3~6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體皺縮不平,具不規則的橫曲紋。細小的多為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質柔軟,幹後則堅實,體重,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紫黑色或烏黑色而光亮,油潤,具粘性。氣微香,味微甜。以肥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者為佳。

加工炮製:常見炮製品有生地片、生地炭或熟地黃。 ①生地片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悶潤,切厚片,乾燥。 ②生地炭 取洗淨的原藥材,置煅鍋內裝8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的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後,取出即得;或將生地片用武火炒至焦黑色,鬆脆,臌起大泡,噴灑清水,取出,涼透。 ③酒熟地黃 取淨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乾燥。每生地黃100kg,用黃酒30~50kg。 ④蒸熟地黃 取淨生地黃,置木甑、籠屜或其它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黑潤為度,取出,晒至八成幹,切厚片,乾燥。

貯藏:鮮地黃埋於砂土中,防凍;生地黃及炮製品均置於陰涼通風處,防黴蛀。

化學性質

含有多種糖,其中以水蘇糖(Stachyose)含量最高,並含有氨基酸,以精氨酸含量最高[1]。還有多種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地黃甙(Glutinoside)、地黃素(Rehmaglutin)甲(1)、乙、丙、丁以及紫羅酮葡萄糖甙類(Ionone glucosides)化合物,地黃紫羅甙(Rehmaionoside)甲(2)、乙、丙等[2]。

參考文獻

[1] 藥學雜誌(日) 1971;91:593 。


[2] Chem Pharm Bull 1986;34(5):2294,1991;39(5):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