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金星草

藥材名稱:黃珠子草

名稱出處:《廣西中藥志》

概況

異名:珍珠草、魚骨草、日開夜閉(《南寧市藥物志》),地珍珠、假芋(《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單葉下珠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單葉下珠Phyllanthus simplex Retz.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40cm,無毛。莖基部木質化,表面帶紫色。葉互生,2列,線狀長圓形,長1.3~2.5cm,寬3~5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鈍,全緣;葉柄短,長不及1mm,托葉2枚,卵狀披針形,褐紅色。花小,單性同株,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兩輪,矩圓形,內輪較外輪大,黃綠色;花瓣無;雄蕊3,花葯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柄長約1mm,花後伸長,萼6裂,裂片矩圓形,長約1mm,反折;2房3室,有3條縱槽和小疣狀突起,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球形,紫紅色,平滑,3裂。種子棕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073頁.4245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田野、山谷溼潤處。分佈於廣東、廣西。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泥土,晒乾或鮮用。

化學性質

全植物含黃珠子草鹼(擬)(Simplexine;14-Hydroxy-4-methoxy-13,14-dihydronorsecurinine)(1)、葉下珠鹼(擬)(Phyllanthine)(2)。

參考文獻

Phytochemistry 1988;27(9):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