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膽

藥材名稱:巴旦杏仁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偏核桃、匾桃、忽鹿麻(《綱目》),八擔仁(《飲膳正要》),巴噠杏仁(《本草通玄》),叭噠杏仁(《要藥分劑》)。

基源:為薔薇科桃屬植物扁桃的乾燥種仁。桃屬全世界有40多種,中國約12種。

原植物: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Prunus amygdalus Batsch,Prunus communis Fritsch),又名偏桃、婆淡樹(《酉陽雜俎》),京杏、巴旦杏(維語),八擔杏(《授時通考》)。

根據種仁味之甜苦,可分下列變種:苦味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var amara Ludwig[Prunus amara Hayne;P.amygdalus Batsch var.amara(DC.)Forke]。甜味扁桃Amygdaluscommunis L.var.dulcis Borkh(Prunus amygalus Batsch var.dulcis(DC.)Koehne]。軟殼甜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 var fragilts(Borkh.)Ser.[Prunus amygdalus Batsch var.fragilis(Borkh.)Focke],此變種種仁味甜,可作甜杏仁的代用品。

歷史:巴旦杏載於《綱目》,李時珍謂“巴旦杏,出回回舊地,今關西諸土亦有。樹如杏而葉差小,實亦尖小而肉薄。其核如梅核,殼薄而仁甘美。”據其產地和形態描述,與今之藥材相符。

形態:喬木或灌木,高3~6m。枝直立或平展,無刺,具多數短枝,幼時無毛,一年生枝淺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至灰黑色。單葉,一年生枝上的葉互生,短枝上的葉常靠近而簇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6cm,寬1~2.5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幼嫩時微被疏柔毛,老時無毛,葉邊具淺鈍鋸齒;葉柄長1~2cm,無毛,在葉片基部及葉柄上常具2~4腺體。花單生,先於葉開放,著生在短枝或一年生枝上;花梗長3~4mm;萼筒圓筒形,5~6mm,寬3~4mm,外面無毛,萼片5,寬長圓形至寬披針形,長約5mm,先端圓鈍,邊緣具柔毛;花瓣5,長圓形,長1.5~2cm,先端圓鈍或微凹,白色至粉紅色;雄蕊長短不齊;雌蕊1枚,花柱長於雄蕊,子房密被絨毛狀毛。果實斜卵形或長圓狀卵形,扁平,長3~4.3cm,直徑2~3cm,頂端尖或稍鈍,基部多數近截形,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長4~10mm,果肉薄,成熟時開裂;核卵形,寬橢圓形或短長圓形,核殼硬,黃白色至褐色,長2.5~3cm,頂端尖,基部斜截形或圓截形,兩側不對稱,背縫較直,具淺溝或無,腹縫較彎,具多少尖銳的龍骨狀突起,沿腹縫線具不明顯的淺溝或無溝,表面多少光滑,具蜂窩狀孔穴;種仁味甜或苦。花期3~4月,果期7~8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8卷.13頁.圖版2∶1-3)

生境與分佈:原產於亞洲西部,生於低至中海拔的山區,常見於多石礫的乾旱坡地。現今在新舊大陸的許多地區均有栽培,特別適宜生長溫暖乾旱地區。甘肅、陝西、新疆等地有少量栽培。在新疆主要產於北緯36°~40°之間,尤以西南部分佈較廣。

生藥

採集: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晒乾。

鑑別:甜巴旦杏種子扁平長卵形,上尖下圓,長2~3cm,寬1~1.5cm,厚8mm;表面紅棕色並有粉屑,一邊薄,另邊圓,圓邊頂部有線形種臍,自種臍沿邊緣向頂端合點間有種脊,由合點分出多數脈紋。種皮菲薄,子葉肥厚,富油質。味微甜,加水研磨無香氣。

苦巴旦杏種子長1.5~2cm,寬1.2cm,味苦,加水研磨有特異香氣。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揀淨硬殼雜質,置沸水中微煮,撈出,浸入涼水中,除去種皮,晒乾,簸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走油,防蛀。

化學性質

種子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水蘇糖、丙氨酸。

附 葉含野櫻甙,果實含野櫻甙、d-兒茶素、1-表兒茶素。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