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

藥材名稱:卷柏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回陽草(《滇南本草》),長生不死草(《綱目》),還魂草(《分類草藥性》),佛手草(《東北藥用植物志》),救命王(湖南)。

基源: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卷柏的全草。卷柏屬全世界約700種;中國約50種,其中22種供藥用。

原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rnariscina(Beauv.)Spring(Stachgynandrum tamariscinum Beauv.)

歷史:(《本經》)始載,列入上品。《本草經集註》雲:“今生近道,從生石土上,細葉似柏,屈藏如雞足……。”《圖經本草》載:“今關陝及沂、兗諸州也有之,宿根紫色多須,春生苗,似柏葉而細,卷攣如雞足,高三五寸,無花、子。多生石上。”所述及附圖似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株高5~15cm;有多數鬚根。主莖單一,直立,粗短,稀有分枝、頂端叢生多數扇形分叉小枝而呈輻射開展,干時內卷如拳。營養葉二形,背腹各2列互動著生,背葉斜展,長卵形,急尖而具長芒,外側邊緣狹膜質,並具微齒,內側邊緣膜質,全緣,腹葉斜向上,卵狀距圓形,急尖,具長芒,邊緣有微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龍骨狀,具銳尖頭,邊緣具微齒。孢子囊穗四稜形,生於枝頂,孢子囊腎圓形;孢子二形。(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11頁.圖22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1000m的山地乾旱石上縫隙中或石壁上。中國各地廣泛分佈。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除去根鬚,去淨泥土,晒乾。藥材主產于山東、遼寧、河北。

鑑別

性狀:全草捲縮成團,拳形或扁球形,一般長5~10cm。莖短、枝叢生,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質脆易折斷、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端銳尖並具長芒,葉基平截,邊緣膜質狀,在背面葉的膜質邊緣常棕黑色或灰棕色,有不整齊的細鋸齒或全緣,葉片表面光滑無毛,質厚而稍硬,無柄。氣微,味淡。以色綠、葉多、完整不碎者為佳。

顯微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圓形或橢圓形細胞,徑向延長,外壁稍增厚。厚壁細胞層佔莖橫切面的極大部分,近背、腹兩側各有一個葉跡維管束,厚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薄壁細胞層細胞排列疏鬆,內含油滴。內皮層不明顯。維管束周韌型,3個並列,中央1個較大,新月形,木質部由多角形管胞組成。(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518頁.圖500) 粉末:葉上、下表皮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氣孔不定式,多見於下表皮,副衛細胞4~7個。葉緣細胞狹長,齒芽常由2~3個尖形狹長的細胞並列組成,長可達1000μm以上。螺紋管胞常見,兩端漸尖,直徑約19μrn。小孢子圓球形,徑35~70μm,表面有不規則瘤狀突起;大孢子亦圓球形,直徑370~400μm。(圖見同上.519頁.圖501)

理化:取樣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幹,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用異丙醇-濃氨水-水(13:1∶1)為展開劑,展距10cm,噴2%三氯化鋁甲醇液,於紫外燈下檢視,有7個斑點,從下到上依次為亮藍、暗黃、亮黃、淡黃3個斑點、紅色。(圖見同上.圖502)

加工炮製:卷柏炭 取淨卷柏段,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蘇鐵雙黃酮(Sotetsuflavone)、穗花杉雙黃酮、扁柏雙黃酮、異柳杉素及芹菜素、海藻糖等[1]。衛矛醇、胡蘿蔔甙、三十二烷酸、二十八烷酸[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629。


[2]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馬曉紅)論文.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