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桐子根
藥材名稱:浙地黃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鮮生地(《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玄蔘科地黃屬植物天目地黃的根狀莖。
原植物:天目地黃Rehmannia chingii Li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植株被多細胞長柔毛。具根莖。莖單出,有時基部分枝。基生葉略呈蓮座狀排列,葉片橢圓形,長6~12cm,寬3~6cm,兩面被稀疏的白色柔毛,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粗鋸齒,先端鈍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漸收縮成長2~7cm帶翅的柄,莖生葉形狀與基生葉相似,向上逐漸縮小。花單生,花梗長1~4cm;萼片1~2cm;萼齒5枚不等長,後方3枚稍長;花冠筒狀紫紅色,長5.5~7cm,外面被多細胞長柔毛,上脣裂片長卵形,長1.4~1.8cm,下脣裂片長橢圓形,中間裂片長約2cm,寬1.4cm,側裂片稍小;雄蕊後方一對稍短,花絲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對稍長,無毛,藥室長圓形,長約1.5mm,基部叉開成一直線。蒴果卵形,長約1.4cm,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種子多數,卵形至長卵形,長約1.1mm,具網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90~500m之山坡、路旁草叢中。分佈於安徽、浙江。
藥性
性味:甘、苦,寒。
功效:清熱涼血。
主治:熱病口乾,鼻衄,中耳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30g。外用:搗汁滴耳。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鼻衄,熱病口乾:浙地黃12~30g,水煎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中耳炎:鮮浙地黃搗汁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