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欓葉

藥材名稱:走馬風

名稱出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概況

異名:六耳鈴、牛耳三稔、飛山虎、羊耳三稔(《廣東中草藥》)。

基源: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六耳鈴的全草。

原植物:六耳鈴Blumea laciniata(Roxb.)DC.(Conyza laciniata Roxb.)

形態:粗壯草本,高30~100cm,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被長柔毛,雜有具柄腺毛。單葉互生,基生葉花期存在;下部葉葉柄長2~4cm,具狹翅,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0~30cm,寬4~6cm,頂端短尖,下半部琴狀分裂,基部漸狹,延成翅,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或粗齒,兩面均被毛;上部葉漸小,不分裂,全緣或有齒。頭狀花序直徑6~8mm,在枝頂組成疏或密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8~15mm,被具柄腺毛和長柔毛;總苞圓柱形至鐘形,長約9mm,總苞片5~6層,線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背部有毛,花後常反折,帶紫紅色;花黃色,緣花雌性,花冠細管狀,2~3齒裂;中央花兩性,5裂,裂片三角形,被毛。瘦果圓柱形,長約1mm,具10稜;冠毛白色,糙毛狀,長約5mm。花果期10月至次年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55頁.圖632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800m的草地、河邊及林緣。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亞各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藥性

性味:辛,平。 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辛,平,氣香。”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微辛,溫。”

功效:祛風溼,通經絡。

主治:婦女頭風痛,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外傷腫痛。” 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婦女產後骨痛,頭痛,風溼骨痛,跌打腫痛。” ③《廣西中草藥》:“祛風除溼,通經活絡。” ④廣州軍區《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溼,通經活絡,解表止痛。治風溼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扭傷,毒蛇咬傷,溼疹,皮炎,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跌打腫痛:走馬風、澤蘭、土加皮、鷹不撲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 ②《廣西中草藥》:“冶風溼骨痛:走馬風、大風艾、大力王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或用水煎,洗患處。”

單方應用: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婦女頭風痛:走馬風60g,同雞蛋煲,衝酒服。” 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產後關節痛:鮮走馬風、鮮大風艾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後,敷患處;或用水煲,洗患處。”

參考文章

走馬風的作用和功效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