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香種草

藥材名稱:脫力草

名稱出處:《江蘇藥材志》

概況

異名:鶴草(《植物名實圖考》),蒼蠅花、粘蠅花(《中藥志》),羽毛石竹(《鄂西草藥名錄》)。

基源:為石竹科蠅子草屬植物蠅子草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蠅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又名粘蠅草(河北、陝西),水白參、白花壺瓶、小葉鯉魚膽、瞿麥沙蔘、八月白、白花瞿麥、小仙桃草、白葫蘆、蛇王草(浙江),白柴胡(湖北),蚊子草、土桔梗、白接骨丹(陝西)。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溼草類載:“鶴草,一名酒線花,或即呼為沙蔘。長根細白,葉似枸杞而小,秋開五瓣長白花,下作細簡,瓣稍有齒如剪。”文中所述及附圖即指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圓柱形,粗而長,多分枝細根。莖叢生,多分枝,有粗糙短毛,節膨大。基生葉齒狀披針形;莖生葉線狀披針形,長1.5~3cm,寬3~8mm。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上部有粘質;萼筒細長,棒狀,光滑無毛,長2.5~3.5cm,有10條縱脈,頂端5裂,常帶紫紅色,基部截形;花瓣5,粉紅色或白色,基部有長爪,頂端2深裂,邊緣有不整齊細裂,喉部有2小鱗片;雄蕊10;花柱3。蒴果長圓形,長約1.5cm,頂端6齒裂。種子有瘤狀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640頁.圖1280)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和山坡草叢中。分佈於中國華北、華東、華中、臺灣和廣東。

化學性質

根、葉經預試驗,顯生物鹼、鞣質、澱粉等反應[1]。全草含磷酸絲氨酸、天門冬氨酸等28種氨基酸以及脲素,乙醇胺和肌酸酐(Creati nine)[2]。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0。


[2] CA 1983;99∶17286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