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孔菌

藥材名稱:吊白葉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粉帕葉羊脆骨(《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粉桐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粉果葉、山女楨、大路通(《中藥大辭典》),狗肋巴(《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基源: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水紅木的葉,根,花。莢蒾屬全世界約200種,中國約74種。

原植物:水紅木Vibumum cylindricum Buch.-Ham.ex D.Don.(Viburnum coriaceum auct.non Bl.ex D Don.;Viburnum.crassifolium Rehd.)

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m,小枝散生圓形皮孔。冬芽有1對小鱗片。葉革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16(~24)cm,頂端漸尖,基部狹窄至圓形,全緣或中部以上疏生少數鈍或尖的不整齊淺齒,上面被灰白色臘質,下面較淺,散生帶紅或黃色腺點,近基部兩側各有1個或數個腺體;葉柄長1~3.5cm。聚傘花序5~7,排列成頂生傘房花序,直徑4~10cm;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鍾狀,先端5裂;雄蕊5,高出花冠約3mm,花葯紫色,矩圓形,長1~1.8mm;子房下位。核果卵圓形,果實先紅後黑,長約5mm。花期6~10月,果熟期10~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16頁,圖6045)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山坡疏林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中南、西南地區。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和中印半島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①《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淡、澀,涼。”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涼。”

功效:葉:清熱解毒。根:祛風活絡。花:潤肺止咳。

主治:葉:痢疾,急性胃腸炎,口腔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瘡瘍腫毒,面板瘙癢。根:跌打損傷,風溼筋骨疼痛。花:肺燥咳嗽。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癬。” ②《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面板乾燥及發癢。” ③《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收斂,涼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煎水洗或搗汁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貴州民間藥物》:“治癬:吊白葉、構皮各等量。研末,用菜油煎後搽。”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赤白痢疾,急性腸胃炎,腹瀉:粉桐葉15~30g,水煎服或生嚼服。” ③《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水火燙傷;粉桐葉絞汁塗。” ④《雲南中草藥選》:“治膿皰瘡,面板瘙癢,面板乾燥:水紅木皮葉煎水洗患處。” ⑤《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瘡瘍腫毒:羊脆骨葉,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