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蓮座蕨

藥材名稱:鐵角鳳尾草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瓜子蓮(《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洞裡仙、石蜈蚣(《浙江藥用植物志》),篦子草、蜈蚣草(《湖南藥物志》),豬鬃七(陝西、四川)。

基源:為鐵角蕨科鐵角蕨屬植物鐵角蕨的全草。

原植物:鐵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 L.

歷史:鐵角鳳尾草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謂:“生建昌山石上,高四五寸,叢生,紫莖,對葉排生,葉如指肚大而末作細齒,背有細子如粟。”按上記述及附圖實為本種。

形態:陸生小型蕨類,植株高10~30cm。根狀莖直立,密生全緣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6cm,葉柄及葉軸慄褐色,有光澤,沿上面縱溝兩側有全緣的膜質狹翅;葉片厚紙質,輪廓長條形,一回羽狀,長10~25cm,寬8~12mm,羽片15~35對,互生,橢圓形或斜卵形,中部的較大,長4~9mm,寬2~5mm,兩側邊緣有小鈍齒;側脈二叉或單一。孢子囊群長圓形,著生於小脈上側;囊群蓋全緣,膜質,灰白色。(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92頁.圖384)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緣較乾旱石堆或岩石縫中。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向北至山西、陝西、甘肅、新疆、河南。

化學性質

含有22(29)-何帕烯類(Hopenes)、烴類、蠟、脂肪酸、甾醇、醇類、鏈烷等[1]。還從中分離出黃酮醇甙、無色花色甙類[2]。黃酮醇甙有:山柰酚甙(Kaempferitrin)、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α-L-阿拉伯吡喃糖甙(Kaempferol 3-O-α-L-rhamnoside 7-O-α-L-arabinopyranoside)和山柰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 3-O-α-L-arabi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3]、蘆丁(Rutin)[4]等。雙向紙層析和薄層層析還顯示含有兒茶酚(Catechol)、焦棓酚(Pyrogallol)和沒食子酸(Gallic acid)等酚類化合物[5]。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72;11(8):2519。


[2] Phyto chemistry 1972;11(12):3435。


[3] Experientia 1979;35(9):1134。


[4] Curr Sci 1982;51(21):1036。


[5] Sci Cult 1979;45(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