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牛肝菌

藥材名稱:刺果峨參

名稱出處:《中國植物誌》

概況

異名:峨參(新疆藥材名)。

基源:為傘形科峨參屬植物刺果峨參的根和葉。

原植物:刺果峨參Anthriscus nemorosa(M.Bieb.)Spreng.[A.aemula(Woron.)Schischk.]

形態: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莖圓筒形,粗壯中空,有縱溝紋。葉片輪廓為闊三角形,長7~12cm,二~三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具深鋸齒;最上部莖生葉無柄,僅有葉鞘,葉鞘邊緣有白色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無或1;傘輻6~12,長2~5cm,無毛;小總苞片3~7,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邊緣有白色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3~11,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內折的小尖頭;花柱基圓錐形。雙懸果,果實線狀長圓形,長6~9mm,表面密生疣狀毛或細刺毛。花果期6~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55卷第1分冊.76頁.圖版33∶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620~3800m的山坡草叢及林下。亞洲北部及歐洲東部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根含峨參內酯(Anthricin)、異峨參內酯(Isoanthricin)、灑維寧(Savinin,l-Hibalactone)及刺果峨參素(Nemerosin)等[1,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47。


[2] CA 1982;97:6925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