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防風
藥材名稱:橙子
名稱出處:《嘉祐本草》
概況
異名:橙(《爾雅翼》),蟹釀橙(《山家清供》),香橙(《臞仙神隱》)。
基源:為芸香科柑桔屬植物香橙的果實。
原植物:香橙Citrus junos Tanaka(C.aurantium Linn.subsp.junos Makino),又名蜜橙、糖橙(江蘇東西洞庭山)。
歷史:橙子一名,最早見於(《嘉祐本草》)謂:“橙子皮味苦,辛溫,作醬醋,香莢,散腸胃惡氣,消食,去胃中浮風氣,其瓤味酸,去噁心,不可多食,傷肝氣。又以瓤洗去酸汁,細切和鹽蜜,煎成,貯食之,去胃中浮風。其樹亦桔樹,葉大,其形圓,大如桔而香,皮厚而皺,八月熟”。後《本草衍義》,《桔錄》,《山家清供》等書,相繼都有記述。在中國曆代文獻和本草中,有關橙的記載很多,但不一定全指橙子,還包括有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和甜橙(Citrus sinennsis Osbeck)在內,不易分清。日本稱橙子為柚子,部分學者認為系由中國古時橙柚不分時傳入日本之故。橙子作為枳實或枳殼,在歷代本草上未見明確記載,但在40年代,蘇州地區曾收購洞庭山所產香橙幼果作為枳殼,重慶郊區亦有人家前屋後栽培橙子,幼果作為枳殼。浙江塘樓和東西洞庭山亦用作蜜餞。
形態:常綠小喬木,樹冠呈傘狀圓頭形,高4.5~5.5m,枝幹平展;枝條細短,上具針刺。葉互生,單身複葉,葉柄長1.2~2.5cm,葉翼狹心形或不明顯葉片卵狀長圓形,長3.3~8.1cm,寬1.5~3.3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鈍,上面濃綠色,下面綠黃色,具稀疏透明腺點,葉緣鋸齒不明顯。花單生或叢生,無花序,白色,芳香,萼片5,黃綠色;花瓣5,長0.9~1.1cin,寬0.4~0.5cm,長圓形;花絲24~28,基部相互結合,中部以上開始分離;柱頭長圓形,略低於雄蕊。果實扁圓形,檸檬黃色,縱徑3.7~4.3cm,橫徑5.5~5.8cm,果面油點細密,凹入,蒂部圓渾,微有皺襞,頂部略凹,頂點大;果皮易剝離,瓤囊9~11,排列不整齊,中心柱實虛,汁胞黃色,味極酸,不堪生吃。種子卵圓形,肥大飽滿,長1.4cm,厚0.9cm,表面光亮,外部皮乳黃色,內部皮淺棕色,合點極大、紫紅色、多胚,子葉白色,花期4月中旬,果期10月中旬。(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5527條圖)
生境與分佈:通常多栽培,以蘇州地區栽培較多,其次甘肅、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四川、貴州、雲南東北部亦有。
生藥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
藥性
性味:酸,涼。 ①《開寶本草》:“味酸。” ②《飲膳正要》:“味甘、酸。” ③《玉楸藥解》:“味苦、酸,微涼。”
功效:化痰,利膈,消食,止嘔,解酒。
主治:①《食性本草》:“行風所,療癭氣,發瘰癧,解魚蟲(一作蟹)毒。” ②《開寶本草》:“瓤,去噁心,洗去酸汁,細切和鹽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外用:風乾燒煙燻。
使用注意:①《開寶本草》:“不可多食,傷肝氣。” ②《本經逢原》:“痁瘧寒熱禁食。” ③《綱目拾遺》:“氣虛瘰癧者勿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醫方摘要》:“治痔瘡腫痛:隔年風乾橙子,桶內燒煙燻之。” ②《食物藥用指南》:“治胃脹嘔吐:鮮橙汁50~100ml,生薑汁2ml,溫熱服。1日2~3次。”
食療:①橙子蜂蜜飲(《中華食物療法大全》)用於胃中停滯,心下堵悶,不思飲食等症:橙子1只,蜂蜜50g。將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後帶皮切成4瓣。橙子、蜂蜜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25分鐘,撈出橙子,留汁即成。代茶飲。 ②橙瓤鹽蜜煎(《開寶本草)》用於胃氣不和,嘔惡少食,或口乾津少:橙子2個,取瓤囊撕碎,加鹽、蜂蜜適量,煎熟食之。 ③《食物藥用指南》:“治噁心嘔吐:橙子3~4只去皮、核和酸汁。切碎,加雞蛋清、鹽、蜜各適量,煎熟食之。” ④《食物藥用指南》:“用於解酒及魚、蟹毒:生食橙子1~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