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蓮草

藥材名稱:蟬花

名稱出處:《本草圖經》

概況

異名:蟲花(《四川中藥志》),蟬花(四川)。

基源:為麥角科蟲草屬大蟬草的分生孢子階段即蟬棒束孢菌及寄主蟬幼蟲體的乾燥菌核及子座。

原植物:大蟬草Cordyceps cicadae Sching

形態:孢梗束從生,由蟬幼蟲的前端發出,新鮮時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粗1~2mm,有時基部連線,頂部分枝並有粉末狀孢子;分生孢子長方卵形,兩端稍尖,6~9×2~2.5μm,往往含兩個油滴。

生境與分佈:寄生於山蟬幼蟲。分佈於浙江、四川、雲南、江蘇等地。

歷史:本品首載於《本草圖經》,蘇頌曰:“山蜀中,其蟬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西人有齎至都下者,送工雲,入藥最奇。”綜上所述,古今用藥相吻合。

生藥

採集:6~8月間,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乾。

鑑別:帶菌的乾燥蟲體,蟲體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3cm,直徑約1~1.4cm,形似蟬蛻,頭部有數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長條形或捲曲,或有分枝,長約2~5cm,質脆易折斷。蟲體表面棕黃色,大部為灰白色菌絲所包被,折斷後,可見蟲體內充滿粉白色或類白色鬆軟物質。氣微香。以具孢梗末、個大、完整、肉白、氣香者為佳。

藥性

性味:《證類本草》:“甘,寒。”

功效:疏風清熱,定驚。

主治:小兒夜啼,驚癇抽搐。 ①《證類本草》:“主小兒天吊,驚癇,瘈瘲,夜啼,心悸。” ②《綱目》:“功同蟬蛻,又止瘧。”

參考文章

黃蟬花的繁殖方法與注意事項觀賞園藝蟬花的作用和功效中醫李時珍認為蟬花有何功用?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