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

藥材名稱:百部

名稱出處:《本草經集註》

概況

異名:嗽藥(陶弘景),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楊氏經驗方》),九重根(《草木便方》),九蟲根(《分類草藥性》),牛蝨鬼(《閩東本草》),藥蝨藥(河南)。

基源:為百部科百部屬植物部分種類的塊根。百部屬全世界約10種;中國約8種,藥用的有5種。

原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q.,又名山百根(《中藥志》),九十九條根(《中國土農藥志》)。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Franch.et Sav.,又名百部袋、一窩虎(江蘇)。大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Stemona stemophylla Diels ex Schltr.;Stemona folifolia Schltr.;Dianella mairei Lévl.),又名對葉百部(《中藥志》),野天門冬根(四川、雲南、貴州)、山百部(湖南)。細花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C.H.Wright.。雲南百部Stemona mairei(Lévl.)Krause(Dianella mairel Lévl.;Stemonw vagala W.W.Smith)。正品百部一般指蔓生百部、直立百部、大百部。細花百部、雲南百部在部分地區或民間也作百部入藥。

歷史:本品為常用中藥。《別錄》收載列入中品,其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陶弘景謂:“其根數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但苗異爾。”唐陳藏器日:“天門冬根有十餘,莖圓短,實潤味苦,百部多者五、六十,莖長尖,內虛,味苦不同,由蔓亦別。”宋蘇頌謂:“今江、湖、淮、陝、齊、魯州群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黃白色。”這裡所述係指蔓生百部。

形態:蔓生百部為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全體光滑無毛。根多數簇生,肉質、塊狀、紡錘形。莖下部直立,上部成蔓生狀。葉2~4片輪生或稀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cm,寬1.5~4cm,頂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有時稍心形,全緣而微帶波狀,葉脈5~9條,小脈細密橫形;葉柄長15~30mm。總花梗直立,長15~25mm,貼生於葉片近基部脈上,通常著生1花,長約15mm,花被淺綠色,4片成2列,卵形或披針形,開花後向外反捲;雄蕊4,紫色,藥隔膨大而伸長,頂端具條狀附屬物;子房小,卵形,無花柱。蒴果廣卵形而扁,徑約8mm,表面平滑,暗赤色,成熟時裂開。種子長橢圓形,長約5mm,寬約4mm,深紫褐色,表面有多數縱槽紋,一端有簇生的多數膜質狀附屬物。花期5月,果期7月。(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401頁.圖319)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林緣、郊野路邊或竹林中。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直立百部與蔓生百部的主要區別為直立草本,莖不分枝,葉全部輪生,花梗通常出自莖下部鱗片腋內。花期4~5月,果期7月。(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409頁.圖318)生於山坡林下或栽培。分佈於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

大百部與蔓生百部、直立百部的主要區別為葉對生,稀輪生,葉柄長4~6cm,葉片寬卵形,長10~20cm,寬3~10cm,頂端漸尖至短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主脈7~13條。總花梗腋生,與葉柄分離或偶爾貼生於葉柄基部,長4~6cm,頂端有花1~3朵,以2朵為多。花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411頁.圖320)生於向陰處灌木林下、溪邊、路邊及山谷和陰溼岩石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

其他尚有:細花百部為多年生攀援草本。塊根紡錘形,一株常有幾十條、葉互生,窄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序梗很短,長約4mm,小花梗細,長約5mm,具2~6朵小花。(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1729條圖)生於海拔700m的山地溪旁或石隙中。分佈於海南。雲南百部,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線形、線狀披針形,或偶爾生於莖下部的為卵形,長1,5~5cm,寬2~13mm。(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條圖)生於海拔2600~3000m的山坡林下。分佈於雲南西北部至東北部。

生藥

栽培:適宜於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忌水澇。用種子繁殖,秋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春播在2月下旬~3月上旬。按行株距各30~26cm穴播或條播,深3~4cm,每畝用種量2kg。播後蓋草木灰和細土。亦可結合收穫時,擷取根上端根芽,分成2~3株,每株有芽1~2個作種栽。籽播出苗後,結合鬆土除草進行間苗,穴播每穴留苗1~2株。生長期間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以人畜糞水、堆肥或廄肥追施,為改善通風透光,株旁設支柱(柴杆),利於莖蔓纏繞生長,開花時摘除花蕾,越冬前需培土壅根。蟲害有紅蜘蛛,可噴波美0.1~02度石硫合劑。

採集:3~4月或9~11月均可採收,一般在新芽出土時及苗枯後挖取,洗淨,蒸或浸燙至無白心,取出晒乾。有認為蒸的質量較好,須蒸至內無白心,若蒸過久內心變紅黑色,影響質量。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也有出產。直立百部主產於安徽、江蘇、湖北、浙江、山東。大百部(對葉百部)生產於湖北、廣東、福建、四川、貴州、湖北思施、宜昌各縣,細花百部產於廣東、海南。狹葉百部產於雲南西北部至東北部。

鑑別

性狀:蔓生百部與直立百部相近,區別點為塊根紡錘形,直徑與長略小於直立百部,上端頸部較長,超過膨大部分的1/2,根下端漸狹細;表面白色到黃色,較直立百部淺,多不規則皺褶及橫皺紋,中柱扁縮成“人”字形。均以條粗壯、質堅實者為佳。

直立百部大多為分離塊根,也有成簇的。成簇者有長2~3cm的根莖,灰棕色,有圓形隆起的老莖痕。塊根紡錘形,長4~17cm,膨大部分直徑約1cm,根上端狹細呈頸狀,直徑約至2.5mm,長度不超過膨大部分長度的1/2,下端較上端狹,作細根狀,長可至10cm;表面黃白色至土黃色,有不規則深縱溝及縱橫細皺紋。質較韌軟,折斷面平坦,角質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較寬,中柱扁縮類三角形。氣微,味、苦。 大百部(對葉百部)塊根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6cm,直徑0.8~2cm,上端漸狹細,作短頸狀;表面淺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則縱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類圓形或長多角形,髓部常成空洞。 細花百部塊根細長圓錐狀,長8~19cm,直徑4~7.5cm,下端狹細呈頸狀,常折斷,直徑約至2mm,長度約為膨大部分的1/3;外表淺灰色至淺灰黃色,有不規則長縱行紋理,其間有小點狀凹陷。斷面角質,中柱小,類圓形,白黃色。折斷後微有糖樣香氣,味微甘、苦。 狹葉百部大多為乾燥分離塊根,成簇者有直徑0.5~1cm的根莖。塊根紡錘形,長約6~8cm,膨大部分直徑0.6~1.5cm,塊根上端狹細呈頸狀,長度超過膨大部分的2倍;表面黃色至土黃色,有不規則縱行槽紋,間有粗點狀凹陷,有時可見橫向或斜向折皺和細條紋。斷面白色或黃色,中柱扁縮,黃白色。味先甘後苦。

顯微 ①蔓生百部根橫切面:根被為3~6列細胞。韌皮部纖維木化。導管徑向直徑約至184μm,通常深入至髓部,與外側導管束作2~3輪狀排列。(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323)粉末:導管直徑在64μm以上者較多見;木纖維直徑約至32μm;草酸鈣針晶難察見。 ②直立百部 本品橫切面:根被為3~4列細胞,壁木栓化及木化,具緻密的細條紋。皮層較寬;內皮層細胞明顯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部束各19~27個,間隔排列,韌皮部束內側有少數非木化纖維;木質部束導管2~5個,並有木纖維及管胞,導管類多角形,徑向直徑約至48μm,偶有導管深入至髓部。髓部散有少數細小纖維。(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321~2) 粉末:灰黃色,氣微,味苦。1)根被細胞表面觀呈長方形或長多角形,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魷赴誥兄旅芙恢南柑蹺疲赴怯鞝ΤS釁暄評懟8謀砥は赴怪鼙謐饗覆ㄗ賜淝尷柑蹺啤?)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6~80μm,導管分子端壁常傾斜,具長的梯形空孔板,具緣紋孔較密,有的橫向延長並數個連線。3)內皮層細胞常成片存在,表面觀呈長方形,直徑約24μm,壁稍厚,縱向壁細波狀或螺旋狀彎曲,橫向壁平直。4)木纖維較長,直徑12~24μm,壁稍厚,木化,具單斜紋孔或具緣紋孔。5)導管旁木薄壁細胞呈長方形,直徑22~35μm,有較大形的類圓形單紋孔。6)草酸鈣針晶少數,常不規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中,長約至60μm,少數針晶較粗,直徑約5μm,似細柱狀。(根的細頸部分結晶粗至11μm)。(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36) ③對葉百部根橫切面:根被為3列細胞,細胞壁無細條紋,其內層細胞的內壁特厚。皮層外側散有纖維,類方形,壁微木化。中柱韌皮部束36~40個。木質部束導管圓多角形,直徑至107μm,其內側與木纖維及微木化的薄壁細胞連線成環層。(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324) 粉末:黃棕色1)澱粉粒眾多,未糊化者單粒蚌殼形、螺螄形、扇形、三角錐形、矩圓形、棒槌形、腎形、卵形、類圓形、橢圓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形,邊緣大多凹凸不平,直徑5~52μm,長約至72μm。2)皮層纖維大多單個雜湊於薄壁組織中,常鄰近根被細胞,細長,稍彎曲,一邊略呈齒狀突出,直徑16~54μm,壁厚5~15μm,非木化。3)根被細胞淡黃色,表面,觀呈類多4角形或類方形,壁稍厚,木化;斷面觀其內層細胞的內壁特厚。根被細胞無緻密細條紋。4)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96μm,具緣紋孔,互列,有的橫向延長呈網狀或梯狀排列。5)木纖維直徑16~60μm有的胞腔具橫隔。(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37)

理化:①百部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5g,用80%乙醇50ml熱提1小時,收集醇液,再用乙醇50ml熱提30分鐘,合併醇液,回收乙醇,加1%鹽酸5ml稀釋,濾過,濾液用氯仿萃取,回收大部分氯仿得酸氯仿提取液,作為點樣液(Ⅰ);經氯仿提取後的酸水液,用濃氨水鹼化至pH10~11,再用氯仿萃取,回收大部分氯仿得鹼氯仿液,作為點樣液(Ⅱ)將兩種點樣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7:2:1)為展開劑,展開後,用改良碘化碘鉍鉀試劑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45-1)。 ②百部與偽品石刁柏的薄層色譜:取樣品粉末3g,加90%乙醇20ml與2%鹽酸1ml的混合合液,迴流提取20分鐘,放置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幹,加90%乙醇0.5ml溶解,點於矽膠G-CMC板上,以氯仿-甲醇(82)為展開劑,展距10cm,用碘化鉍鉀試液顏色,斑點均呈橙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45-2)

加工炮製:常用的炮製品有百部和蜜炙百部。 ①百部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②蜜炙百部 先將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加入淨百部片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至不粘手,取出,放涼。每百部100kg用煉蜜12.5kg此外,尚有甘草制,炒制等炮製方法。

化學性質

塊根含多種生物鹼。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鹼(Stemonine)、百部定鹼(Stemonidine)、異百部定鹼(Isostemonidine)、原百部鹼(Protostemonine)、百部寧鹼(Papipunine)、華百部鹼(Sinostemonine)等[1]。蔓生百部鹼(Stemonamine)、異蔓生百部鹼、百部葉鹼(Stemofoline)[5]。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鹼、原百部鹼、異百部定鹼、對葉百部鹼(Tuberostemonine)、霍多林鹼(Hodorine)、直立百部鹼(Sessiliste moinine)[1~5]。

對葉百部(大百部)根含百部鹼、對葉百部鹼、異對葉百部鹼、斯替寧鹼(Stenine)、次對葉百部鹼(Hypotuberostemonine)、氧化對葉百部鹼(Oxotuberostemonine),還有糖、蛋白質、有機酸等[1~5]。後又分得滇百部鹼(Stenotinine)(1)和異滇百部鹼[2]。對葉百部酮(Tuberoste monone)(1)、百部新醯胺鹼(Stmoninamide)等[7]。

細花百部根含細葉花百部鹼(Pasvistemonine)(2)[2]、百部新鹼(Ste moninine)[4~6]、細葉花百部醯胺(Parvistemsamide)、脫氫細花百部鹼(Didehydroparvistemonine)、細花百部葉鹼((-)-Stemofline)、氧化百部葉鹼(Oxystemofoline)等[7]。

雲南百部(狹葉百部)[S.mairei(Lévl.)Krause(S.vagula W.W.Sm.)]根含滇百部鹼和異滇百部鹼[5]、狹葉百部鹼(Maistemonine)、氧化狹葉百部鹼(Oxymaistemonine)等[7]。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59。


[2] 華東地區第7次天然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無錫),1987:11。


[3] 第三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彙編(山東煙臺),1987 10。


[4] 中國藥學會慶祝建會八十週年論文集(北京市),1987;11 916。


[5]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497。


[6] J Nat Prod 1988;51(2):202(CA 1988:109:17068P)。


[7] 林文翰博士論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