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

藥材名稱:臭檀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臭檀子、黑辣子(《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臭檀吳萸的果實。原植物 臭檀吳萸Evodia daniellii(Benn.)Hemsl.(Zanthoxylum daniellii Benn.)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m,樹皮暗灰色,嫩枝灰色或灰褐色,幾無毛,嫩枝密被短毛。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長15~30cm;葉軸渾圓,被短柔毛;葉柄長3~7cm;小葉5~11,紙質,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3cm,寬3~6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兩側等齊或不等齊,邊緣為圓鋸齒,上面深綠色,幾無毛或被疏柔毛,下面青色,沿中脈兩側密被長柔毛,後漸脫落,但中脈側脈交接處的一簇不落,側脈8~14對,小葉柄長1~4mm,葉軸先端中央小葉柄長達3cm。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大小變化較大,花軸及花梗被短柔毛;苞片對生,下部的為狹小的葉片狀,上部的為鱗片狀;花白色,花基5數;萼片5深裂,稀為4裂,廣卵形,長約1mm;花瓣5,稀為4,長圓形,長2.5~3.5mm,端略鈍;雄花花瓣內面被疏柔毛,雄蕊5,開花時伸出瓣外,花絲線形,中部以下披長柔毛,退化子房先端5~4淺裂,被毛;雌花花瓣內密被長柔毛,退化雄蕊長約1mm或更長,子房圓球形,初被短毛,後脫落,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成熟心皮4~5,稀為3,紫紅色或紅褐色,有腺點,分果瓣長6~7mm,先端啄狀尖長2~3.5mm,每分果瓣有2粒種子;種子長3~4mm,黑色,具光澤。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549頁.圖2827)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山坡疏林中或溝邊,分佈於遼東半島以南至秦嶺南坡附近。朝鮮及日本也有。

化學性質

附 種子含棕櫚酸、油酸、亞油酸組成的甘油酯[1];另含油菜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7-甾醇[2]。

參考文獻

[1] CA 1980;92:55153g。


[2] CA 1980;92:5515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