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菜癀

藥材名稱:虎掌草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草王梅(《植物名實圖考》、《雲南省藥品標準》),宿

(藏藥名)。

基源:為毛莨科銀蓮花屬植物草玉梅及小花草玉梅乾燥根及全草。

原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ex DC.(A.leveillei Ulbt.;A.saniculifolia Lévl.),又名白花舌頭草,見風清(雲南),四大天王(四川)。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 Maxim.(A.barbiilata Turcz.;Ranunculus mollendorffii Hance),又名白頭翁(甘肅),破牛膝(寧夏)。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中載草玉梅項下:“生雲南,鋪地生葉,抽葶,開尖瓣白花,如積粉。”參考其附圖,即為本品。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65cm。根莖木質,粗0.8~1.4cm。基生葉3~5,有長柄;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5~7.5cm,寬4.5~14cm,3全裂,中裂片寬菱形或菱狀卵形,寬2.2~7cm,3深裂,深裂片上部有少數小裂片和齒牙,側全裂片不等2深裂,兩面被糙伏毛。聚傘花序長10~30cm,二~三回分枝,花直徑2~3cm;苞片有柄,似基生葉,膜質,長0.7~1.5cm,寬4~6mm,萼片7~8,白色,倒卵形,長0.9~1.4cm,寬5~10mm,外面有疏柔毛,頂端密被短柔毛;雄蕊長約為萼片之半;子房狹長圓形,有拳卷的花柱。瘦果狹卵球形,稍扁,長7~8mm,宿存花柱鉤狀彎曲。花期5~8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8卷.23頁.圖版5∶1-5)

生境與分佈:生於850~4900m的山地草坡、小溪或湖邊。分佈於青海、甘肅、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斯里蘭卡也有分佈。

小花草玉梅與草玉梅的區別在於:植株粗壯,高42~125cm。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再分裂,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較小,直徑1~1.8cm;萼片5~6,狹橢圓形,長6~9mm,寬2.5~4mm。(圖見《秦嶺植物誌》.第1卷.第2冊.圖242)生於海拔900~3000m的山地林邊或草坡上。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全草,秋採挖根,除去雜質,洗淨,晒乾,藥材主產於雲南。

鑑別

性狀:根呈長圓柱形或類圓錐形,稍彎曲,有的扭曲或分枝,長5~12cm,直徑2~3cm。表面褐黑色或棕褐色,粗糙,具不規則的裂紋及皺紋,根頭部略膨大,有殘留的葉基、莖痕及灰白色絨毛。質硬脆,折斷面不整齊,皮部橙黃色,木部灰綠色。氣微,味微苦。

顯微 根橫切面:最外層為數列棕色細胞組成的後生皮層。皮層較窄,細胞含黃棕色物。韌皮部寬廣,篩管群徑向排列。形成層成環。木射線寬廣,細胞含黃棕色物,導管類圓形,直徑16~86μm。本品薄壁細胞含多數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421頁.圖318)

理化:①檢查中性皁甙 取本品粗粉加水熱浸30分鐘,濾液置試管中,振搖1分鐘,產生永續性泡沫,再加鹼式醋酸鉛試液2~3滴,發生白色沉澱。 ②檢查內脂、香豆素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5ml,溫浸提取,取濾液2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4~5滴,再加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2~3滴使成鹼性,置水浴上加熱數分鐘,冷卻後加稀鹽酸調節pH2~3,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2~4滴及氯仿1ml,振搖,下層液顯橙紅色至紫紅色。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根含虎掌草皁甙(Huzhangosides)A、B、C、D,及齊墩果酸-3-O-α-阿拉伯糖-(1→2)-α-鼠李糖-(1→4)-β-葡萄糖-(1→4)-β-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 3-O-α-arabinopyranosyl-(1→2)-α-rharnnopyranosyl-(1→4)-β-glucopyranosyl-(1→4)-β-glucuronopyranoside)、齊墩果酸3-O-β-核糖-(1-3)-α-鼠李糖-(1→2)-α-阿拉伯糖甙,常春藤甙元-3-O-β-核糖-(1→3)-α-鼠李糖-(1→2)-α-阿拉伯糖,另還含Rivularinin等[1,2]。

參考文獻

[1] Planta Med 1984;50(4):327。


[2] J Chromatogr 1987;40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