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狀三七

藥材名稱:日本南五味子

名稱出處:《牧野新日本植物圖鑑》

概況

基源:為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日本南五味子的果實。

原植物:日本南五味子Kadsura iaponica Dunal

形態:常綠蔓生灌木。葉互生,有柄;葉片長橢圓形而先端尖,表面光滑;葉緣有稀疏小齒牙。花杯狀,直徑約1.5cm;雌雄異株;花被片9~15。果實小球狀,著生於球形膨大的花托周圍,成熟時色。(圖見《牧野新日本植物圖鑑》.162頁.圖646)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分佈於廣東、臺灣。原產於日本。

化學性質

果實含牻牛兒烯C(GermacreneC)、矢車菊素-3-O-β-(2G-木糖基蘆丁糖甙)(Cyanidin-3-O-β-(2G-xylrutinoside)、乙醯雙南五味子素A(Acetylbinankadsurin A)、當歸醯雙南五味子素A、癸醯雙南五味子素A(Caproyl-binankadsurin A)及脂肪酸等。

附 莖含牻牛兒烯D、南五味子素(Kadsurin)、南五味子酸(Kadsuric acid)、南五味子拉任(Kadsurarin)等。葉含牻牛兒烯D。

參考文獻

Chem Pharm Bull 1981;2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