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阿那博

藥材名稱:滇紫草

名稱出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概況

異名:大紫草(雲南)。

基源:為紫草科滇紫草屬植物滇紫草的乾燥根。滇紫草屬全世界約150種;中國有30種3變種,其中2種供藥用。

原植物: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et Franch.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載:“湘中瑤崗及黔滇山中野生甚繁,根長粗黑紫,初生鋪地,葉尖,長濃密白毛長分許,漸抽圓莖,獨立亭亭,高及有肩,四面生葉,葉亦有毛,夏開紅筒子花”。根據此記載與附圖考證,與滇紫草基本相符。

形態:二年生草本,稀多年生,高40~80cm,幹後變黑。根呈圓柱形,外皮暗紅紫色,質堅硬。莖單一,不分枝。基生葉叢生,線狀披針形,長10~20cm,1~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莖中部葉及上部葉逐漸變小,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7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戟形,稍抱莖。全株密被伸展的硬毛及稠密的短伏毛,硬毛具基盤。花序生莖頂或腋生小枝頂端,花後伸長呈總狀,集為圓錐花序,長可達30cm;花輻射對稱;萼裂片5,花後增大;花冠藍紫色,後變暗紅色,筒狀鐘形,長12~14mm,裂片5淺裂,小形,寬三角形,邊緣反捲,外面密生向上的伏毛;花葯側面結合;子房4裂,腺體密生長柔毛。小堅果4,暗褐色,長2~3mm,無光澤,具疣狀突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553頁.圖505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0~3200m乾燥山坡及鬆櫟林林緣。分佈於四川西部、貴州西部、雲南、西藏。不丹、錫金也有。

化學性質

含β,β-二甲基丙烯醯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 C21H22O6)和l-阿卡寧(l-Alkannin,C16H16O5)[1]以及黃酮類[2]。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1991:284。


[2]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1冊,199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