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蔥

藥材名稱:火秧竻

名稱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概況

異名:霸王鞭(《植物名實圖考》),金剛樹、純陽草、千年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羊不挨(廣西)。

基源: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金剛纂的莖葉。

原植物:金剛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

歷史:火秧竻始載於《生草藥性備要》。在(植物名實圖考》毒草類中有金剛纂一條,即本種,雲:“金剛纂,《雲南通志》:花黃而細,土人植以為籬。《滇南本草》:金剛杵味苦,性寒,有毒,色青。質脆如仙人掌而似杵形故名《臨安府志》:“狀如刺桐,最毒,土人種作籬,人不敢觸。按此草強直如木,有花有葉而無枝條,葉厚綠無紋,形如勺。”所述與今火秧竻相符。

形態:灌木,高達1m,有白色乳汁。枝圓柱狀或有不明顯的3~6稜,小枝肉質,綠色,扁平或有3~5條厚而作波浪形的翅,凹陷處有1對利刺。單葉由枝條翅邊發出,肉質,倒卵形、卵狀長圓形以至匙形,長4~6cm,寬1.5~2cm,兩面無毛;托葉皮刺狀,宿存,堅硬。杯狀花序每3枚簇生或單生,總花梗短而粗壯;總苞片球形,5淺裂,裂片邊緣撕裂;總苞腺體4,二脣形,無花瓣狀附屬物,上脣大,寬倒卵形,向外反曲;子房3室;花柱3,基部合生,頂端不分裂。蒴果無毛,寬約1.2mm,分果爿壓扁狀。花期4~5月,果期6~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617頁.圖2964)

生境與分佈:生於村舍附近或園邊,多種植作綠籬或盆栽。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化學性質

莖含三萜類、有乙酸蒲公英賽醇酯(Taraxeryl acetate)、無羈萜-3β-醇的乙酸酯(Friedelan-3β-yl acetate)、羽扇豆醇桂皮酸酯(Lupeol cinnamate)、Moretenone、羽扇豆

酮(Lupenone)、蒲公英甾酮(Taraxerone)、3β-無羈萜醇(Friedelan-3β-ol)、β-香樹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環阿爾廷醇(Cycloartenol)、大戟甾醇(Euphol)、蒲公英甾醇(Taraxerol)、3α-無羈萜醇、β-谷甾醇、環木菠蘿-3β-25-二醇(Cycloartane-3β-25-diol)、4-Taraxastane-3β-20-diol等[1]。最近還分出新的三萜為無羈萜-3β,30-乙醇的二乙酸酯(Friedelane-3β,30-diol diaceiate)(1)、30-乙醯氧無羈萜-3β醇(30-acetoxyfriedelan-3β-ol)(2)、3β-乙醯氧無羈萜-30-醇(3o-Acetoxvfriedelan-30-0l)(3),二萜為7-Hydroxyingol-3,12-d1-Oacetyl-8-tigliate[1]、Antiquorin[2]。

莖中尚含黃酮類、糖類、氨基酸、檸檬酸、蘋果酸、延胡索酸[3]。

附 根含蒲公英賽醇[3]。乳汁含大戟醇、大戟腦(Euphol)、β-香樹脂醇、環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3]和有毒的3-O-Angelolylingenol[4]。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89;28(6):1695。


[2] Phytochemistry 1989;28(2):553。


[3]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97。


[4] CA 1984;100:1249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