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棍

藥材名稱:老虎泡

名稱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老熊泡(《四川常用中草藥》),牛毛大王、空洞泡、紅毛巾(《貴州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老虎泡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紅毛懸鉤子的根和葉。

原植物:紅毛懸鉤子Rubus pinfaensis Lévl et Vant.,又名黃刺泡(貴州),鬼懸鉤子(臺灣)。

形態:攀援灌木,高1~2m;小枝粗壯,紅褐色,有稜,密被紅褐色刺毛,並具柔毛和稀疏皮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枚,橢圓形、卵形、稀倒卵形,長4~9cm,寬2~7cm,頂端尾尖或急尖,稀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紫紅色,無毛,葉脈下陷,下面僅沿葉脈疏生柔毛,刺毛和皮刺,邊緣有不整齊細銳鋸齒;葉柄長2~4.5cm,頂生小葉柄長1.5~3cm,側生小葉近無柄,與葉軸均被紅褐色刺毛,柔毛和稀疏皮刺;托葉線形,有柔毛如稀疏刺毛。花數朵在葉腋團聚成束,稀單生;花梗短,長4~7mm,密被短柔毛;花直徑1~1.3cm;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絨毛狀柔毛;花瓣5,長倒卵形,白色,長於萼片;雄蕊花絲稍寬扁,幾與雌蕊等長;花柱基部和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球形,直徑5~8mm,熟時金黃色或紅黃色,無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83頁.圖229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2200m山坡灌叢、雜木林內或林緣,也見於山谷和溝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臺灣、湖北、湖南、廣西。

藥性

性味:酸、鹹,平。

功效:祛風,除溼,散瘰癧。

主治:根:治風溼關節痛,刀傷,吐血,九子爛瘍,目中流淚。葉:治黃水瘡及狗咬傷。 ①《貴州藥用植物名錄》:“補腎,解毒,和血。治月經不調,黃水瘡,腎虛陽痿,血尿。”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根主治風溼關節痛,刀傷,吐血,頸淋巴結結核。葉治黃水瘡及狗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根15~30g;或浸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恩施中草藥手冊》:“治崩漏白帶:老虎泡12g,倒觸生12g,車前草12g。水煎服。” ②《恩施中草藥手冊》:“治血淋:老虎泡9g,六月雪18g,車前草30g,海金沙15g。水煎兌紅糖服。”

單方應用:①《四川中藥志》:“治溼熱帶下:老虎泡根30g,金櫻子根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