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參

藥材名稱:金鐵鎖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昆明沙蔘(《植物名實圖考》),獨丁子(四川、雲南),麻參、金絲矮陀陀、白馬分鬃(雲南)。

基源:為石竹科金鐵鎖屬植物金鐵鎖的根。金鐵鎖屬僅1種。產中國西南部。

原植物:金鐵鎖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又名夷方草(雲南)。

歷史:金鐵鎖始載於《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載:“昆明沙蔘即金鐵鎖。金鐵鎖生昆明山中,柔蔓拖地,對葉如指,厚脆,僅露直紋一縷。夏開小淡紅花五瓣,極細。獨根橫紋,頗似沙蔘,壯大或如蘿蔔,亦有數根攢生者。”所述及圖均指本種。本種已列入《中國藥典1977年版》。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平臥,蔓生,具細柔毛。根多單生,肥大,長圓錐形,長可達30cm。莖圓柱形,中空,中、上部節間長5~7cm。單葉對生,幾無柄,葉片卵形,微帶肉質,長1~2.5cm,寬0.5~1.5cm,上面疏生細柔毛,下面僅沿中脈有柔毛。聚傘花序頂生,3歧出,花後稍傾下,有頭狀腺毛;花梗無或極短;萼筒狹漏斗形,有15稜,多腺毛,萼齒5;花瓣5,狹匙形,紫堇色,長7~8mm;雄蕊5、和萼片對生,伸出花外;子房有2胚珠,花柱2,絲形。蒴果長棍棒形,有1顆種子;種子長倒卵形,褐色,扁平,長約3mm。花期6~9月,果期7~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646頁.圖1291)

生境與分佈:生於石灰質土壤、較乾燥的荒地或山坡石縫。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洗淨,颳去外皮,晒乾。藥材主產於雲南。

鑑別

性狀:根呈長圓錐形,有的略扭曲,長8~25cm,直徑6~20mm。表面黃白色,有多數縱皺紋及褐色橫長皮孔。質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粉性,皮部白色,木部黃色,有密集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辛、麻、有刺喉感。以條粗、質硬、斷面粉性者為佳。

顯微 根橫切面:最外有殘存木栓層,為數列扁長方形的細胞。皮層厚約為木部的1/2~1/3。木質部導管排列緊密呈放射狀。(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473頁.圖373)

理化:取本品粗粉5g於燒瓶中,加水20ml,煮沸10分鐘,放冷,過濾。取濾液4ml於試管中,加冰醋酸0.5ml,振搖,在紫外燈下顯乳藍色熒光。

化學性質

含氨基酸、有機酸、皁甙、三萜[1]。主含五環三萜皁甙,水解後得多種皁甙元[2];從皁甙中已分離到金鐵鎖皁甙Ⅰ(1)及金鐵鎖皁甙Ⅱ(2),均為齊墩果烷型皁甙,母核配基相同,但糖的連線位置不相同,甙元及甙均為新化合物[3]。從根中還分到另一新甙元:3-羥基-12,14-二烯-27-去甲齊墩果烷-28-酸(3)[4]。

參考文獻

[1] 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1971:246。


[2] 中藥志.第1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471。


[3] 雲南植物研究 1989;11(2):198。


[4] 雲南植物研究 1987;9(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