椬梧葉

藥材名稱:鳳仙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小桃紅、夾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綱目》),透骨草、鳳仙草(《珍異藥品》)。

基源:為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鳳仙的全草。鳳仙花屬全世界約500種;中國約180種,可以入藥的約有6種。

原植物:鳳仙Impatiens balsamina L.

歷史:鳳仙始載於《救荒本草》。《綱目》謂:“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翹然如風狀,故以名之”。又謂:“鳳仙人家多種之,極易生,二月下子,五月可再種。莖高二、三尺,莖有紅白二色,其大如指,中空而脆。葉長而尖,似桃柳葉而有鋸齒。椏間開花,或黃、或白、或紅、或紫、或碧,亦自變易,狀如飛禽,白夏初至秋盡,開謝相繼。結實壘然,大如櫻桃,其形微長,色如毛桃,生青熟黃,犯之即自裂,皮卷如拳,苞中有子,似蘿蔔子而小,褐色。”以上記述,與現今鳳仙花一致。

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60cm。莖粗壯,肉質。葉互生,披針形,長約10cm,先端長尖,邊緣有深鋸齒,基部楔形,葉柄有腺體。花兩性,腋生,粉紅色、紅色、紫色、白色或雜色、單瓣或重瓣;萼3枚,2枚側生,先端綠色,1枚在下,形大,花瓣狀,有距;花瓣5枚,上方1瓣(旗瓣)圓形,先端凹入而有小銳尖,兩側2對花瓣(翼瓣)各在一側合生而成2片;雄花5枚,合生而環繞子房;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蒴果被柔毛,熟後彈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 花期夏季,果熟期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35頁 圖3200)

生境與分佈:多栽於庭院作觀賞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

鑑別:粉末淡黃棕色,氣微,味微酸。 ①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及梯紋導管,完整者直徑22~99μm;具緣紋孔的紋孔口大,長橢圓形,有的橫向延長至63μm,成梯狀具緣紋孔導管。 ②纖維呈長梭形,長162~504μm,直徑9~54μm,壁厚2~7μm,木化,孔溝不明顯。 ③表皮細胞呈長方形或長多角形,直徑7~56μm,長20~110μm,表面可見角質條紋,有的細胞含長針晶;偶含少數方晶。 ④非腺毛偶見,完整者1~8~12(~31),有的中部有短小單細胞分枝,長56~752μm,直徑13~48μm,壁厚2~5μm,密具角質條紋。(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324)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醌即散沫花醌(Lawsone)、指甲花醌甲醚(Lawsone methylether)和槲皮素[1]。 全草含對羥基苯甲酸、龍膽酸、阿魏酸、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咖啡酸,另含東莨菪素(Scopoletin)[2]。莖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車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2]。

參考文獻

[1] 中國有毒植物.科學出版社.1987:129。


[2] 中藥志.第4冊 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