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天南星

藥材名稱:矮腳苦蒿

名稱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概況

異名:苦龍膽草(《滇南本草》),魚膽草、苦艾、勁直假蓬(《雲南中草藥選》),金龍膽草(《四川中草藥通訊》),熊膽草(《曲靖中草藥》),金蒿枝、劉寄奴(《玉溪中草藥》)。

基源:為菊科白酒草屬植物苦蒿的全草。

原植物:苦蒿Conyza blinii Lèvl.(Conyza dunniana Lèvl.)

形態:一年生草本。主根圓柱狀,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高40~90cm,基部莖徑4~5mm,有條紋,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開展的長毛和密腺毛。葉密集,下部葉有柄,花期常枯萎,紙質,中部葉及上部葉無柄,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7.5cm,寬2.5~3cm,基部狹,全部葉羽狀深裂或淺裂,裂片通常4~6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稍尖,全緣或有疏齒,頂端裂片大,倒卵狀披針形,具疏齒,葉兩面被長毛及腺毛。頭狀花序徑7~10mm,在莖和枝頂組成狹而短的圓錐花序,花序梗短,密被長毛及腺毛;總苞半球狀鐘形,長約6mm,寬約10mm;總苞片3~4層,綠色,線形,頂端漸尖,具白色膜質邊緣,背面密被長毛和腺毛,外層的較短,長約3.5mm,內層的長6~7mm,長於花盤,頂端常變紅紫色,向外稍反折;緣花極多數,絲狀,雌性,長2~2.5mm,中央花管狀,兩性,長4~4.5mm,簷部窄鍾狀,5裂,裂片披針形。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扁壓,邊緣脈狀,兩面被微毛;冠毛1層,糙毛狀,稍長於花冠,基部連合成環,汙白色。花果期6~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50頁.圖631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800~2600m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曠野。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皁甙、酚性物質、酸性物質及微量揮發油。

參考文獻

四川中草藥通訊 197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