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草

藥材名稱:零陵香

名稱出處:《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概況

異名:靈陵香(藥材名),驅蛔蟲草、雲香草、尖葉子(雲南),遠柱(湖南瑤族語)。

基源: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靈香草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靈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iim Hance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載:“排草生湖南永昌府。獨莖,長葉,長根.葉參差生,淡綠,與莖同色,偏反下垂,微似鳳仙花,光澤無鋸齒,夏時開細柄黃花,五瓣尖長,有淡黃蕊一簇,……”。吳其濬以上所述即本種。今《中藥大辭典》誤引《本草拾遺》等書所稱的零陵香、薰草、蕙草等名用於本種。歷代本草書籍如《證類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本草求真》等所載之零陵草、薰草、薰香等名皆系脣形科之羅勒Ocimum basilicum L.。

形態:多年生草本,具濃烈香氣。莖柔弱,直立或下部匍匐生長.具稜或狹翅,長40~60cm。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4~9cm,寬1.5~4.5cm,頂端銳尖,基部漸狹下延,全緣或有時呈皺波狀;葉柄具狹翅,長5~12mm。花單生於莖上部葉腋;花梗柔弱,長2~3cm;花萼5深裂達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花冠黃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長12~16mm,寬約9mm;雄蕊長約7mm,花絲極短。蒴果球形,灰白色。花果期5~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270頁.圖4494)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及山谷蔭溼地帶。分佈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藥

栽培:宜溫暖、溼潤的氣候。以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用種子繁殖,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9月上旬。點播,按行株距各20cm開淺穴。播時,將種子拌有細土後勻撒.薄覆細土和草木灰。也可在夏季6~8月,選取當年生無病枝條,煎成長6~8cm的插條,以株行距各3~5cm插入苗床土中,然後覆土壓緊,澆水。插活後再行移栽。出苗後,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間苗,每穴留苗1~2株,生長期施追肥2次,越冬時結合田園清潔,燒燬枯枝落葉。病害有葉斑病,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燬,並用波爾多液噴射預防。

採集:9~10月間,將植株連根拔起,去淨根上泥沙,燒乾或陰乾。藥材產於廣西、廣東等地。

鑑別:乾燥全草多扭曲不直,呈灰綠色至紫棕綠色。表面有縱走線紋及3條稜翅,一側常生有須狀不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三角形,類黃白色。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卵形多皺摺,基部楔形具翼,羽狀網脈顯著,類紙質。有時於葉腋處帶有球形蒴果,類白色,果柄細長,長達3.5cm,萼宿存,果皮薄,內藏多數細小的棕黑色種子,呈立體三角形。根鬚狀,棕黑色。氣芳香濃郁,味微苦。以莖葉嫩細,灰綠色、乾燥、香氣濃、無泥沙者為佳。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揮發油中含六氫金合歡烯醯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酞酸二丁酯(Didutylphthalate)、芳香醇、百里香酚、香荊芥酚(Cavacrol),苯甲醛、甲酚、菲、植酸鈣鎂(Phytin),十六酸乙酯、十七酸乙酯、油酸乙酯、芘、櫚櫚酸、十七酸。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