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赤傘
藥材名稱:金錢木根
名稱出處:《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概況
異名:馬鞍(《思南府志》),錢串樹、金錢樹、搖錢樹(《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鼠李科馬甲子屬植物銅錢樹的根。
原植物:銅錢樹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
歷史:銅錢樹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在該書馬甲子條中,引《遵義府志》載:“馬鞍樹開花結子,殼以五兩錢,子在錢內,熟時極紅。”又引《思南府志》載:“銅錢樹一名馬鞍:秋開黃花,果三稜,淡紅色。”據《新華本草綱要》考證稱:“本種果實成熟時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而馬甲子果實成熟時呈赭色,故名馬鞍的銅錢樹應為本種。”
形態:落葉喬木,高5~15m,樹皮暗灰色,小枝黑褐色,無毛,無刺,具皮孔。葉柄長0.6~2cm,近無毛或僅在上具疏微毛,無托葉刺,但幼樹葉柄基部有2個針刺,葉片紙質或厚紙質,單葉互生,寬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有時近圓形,長4~12cm,寬3~9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稍偏斜,邊緣具鈍鋸齒,基生3出脈。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聚傘花序或聚傘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無毛;花萼裂片三角形或寬卵形,花瓣匙形,兩側常內卷,雄蕊長於花瓣,基部與瓣爪離生,花盤厚,肉質,與萼筒貼生,五邊形,5淺裂,中央下陷與子房上部分離,子房大部分藏於花盤內,基部與花盤癒合,頂端伸出於花盤上,花柱3深裂。核果木質,扁圓形,周圍具寬翅,形如銅錢,成熟時紅褐色或紫紅色,直徑約2.5cm,果柄長約1.5cm。花期4~6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52頁.圖3234)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雜木林中,村落附近常有栽培;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化學性質
附 樹皮含鞣質。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