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要不要扶?
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要不要扶?
小孩子手腳活動能力不強,走在路上時摔倒,這是常有的事情。那麼,小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呢?這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
當孩子跌倒時,如果並不嚴重——比如在家裡木地板上、地墊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長應該不動聲色,觀察一下。大驚小怪地“哎呦”一聲,孩子可能就哭起來了——其實本身並不疼,是被家長的反應嚇哭的。
首先媽媽要認清摔跤對孩子來講並不是一件大事,如果媽媽不扶,孩子自己也能起來。
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講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體驗,孩子會意識到,走路並不是邁開雙腿就能平穩地進行下去的事情,而是跟周圍的環境有關。
如果孩子有了在泥濘、不平路面摔倒的經歷後,會明白自己應付不了這麼複雜的情況,就會張開雙臂讓媽媽抱抱。
如果媽媽總是牽著孩子的手,或者孩子一摔倒媽媽就趕緊跑過去抱起來,孩子雖然少受了皮肉之苦,但是體會不到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決問題的快樂,會覺得自己很差勁,以後就養成了無論什麼事情都仰仗大人、信服大人、藐視自己的.習慣,獨立性、自信心都會很差。
所以,當孩子摔倒時,沒有什麼大礙,孩子也沒有撕心裂肺地大哭,媽媽還是不要扶為好,畢竟是孩子自己摔倒的。
安慰與鼓勵
我們要做的除了不要剝奪孩子自己探索成長的機會,也要給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地上傷心的哭泣而你在一旁冷漠的旁觀並不會起到鼓勵孩子自立的作用,適時的安撫和鼓勵,能夠給他繼續嘗試的勇氣和良好的心理狀態。
我們反對的應該是看他跌倒了,就剝奪他嘗試的權利,讓他養成什麼事都要依賴大人的心態。
採取正確的方法
學走路的孩子,如果確實磕著碰著了,媽媽一定要儘快把孩子抱起來,幫助孩子揉揉磕著的地方。有傷口的話,儘快為孩子消毒、包紮。這樣,摔跤這件事才不會留給孩子可怕的印象。
合理的引導
在孩子學走路的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不要大呼小叫,否則孩子會認為發生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從而對於學走路這件事情產生畏懼。
將他扶起來,小孩表現沒事,大人淡定就好。小孩哭了,大人抱一抱,輕聲安撫一下,鼓勵一下,不要去怪地板、桌椅物件,避免養成孩子推諉責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