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脈丹

藥材名稱:溼生鼠麴草

名稱出處:《吉林中草藥》

概況

異名:鼠麴草(《吉林中草藥》),無心草(《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黑薄古日根納(蒙族名)。

基源:為菊科鼠麴草屬植物溼生鼠麴草的全草。

原植物:溼生鼠麴草Gnaphalium tranzschelii Kirp.(Gnaphalium uliginosum auct.non L.)

形態: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40cm,被灰白色棉毛。基部葉小,花期枯萎;莖葉較密,無柄;葉片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3~5cm,寬3~4mm,頂端具小尖,基部狹窄,全緣,兩面密被白色棉毛。頭狀花序多數,組成密團傘狀圓錐花序;總苞半球形,徑約2mm,總苞3層,黃褐色,幹膜質,外層的總苞片較短,寬卵形,內層的長圓形或披針形;緣花絲狀,雌性,中央兩性花,7~8朵,管狀,長約1.5mm,頂端5裂。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有細點;冠毛白色,糙毛狀,易脫落。花果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75頁.圖6363)

生境與分佈:生於溼潤草地、路旁、河邊及溝谷中。分佈於中國東北、內蒙古、河北等省區。朝鮮、日本、蒙古和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末花期採收全草,切段,晒乾。

藥性

性味: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甘,微寒。”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平。”

功效:止咳化痰,祛溼,調中,降血壓,消瘡腫。

主治:咳嗽氣喘,筋骨疼痛,溼熱痢疾,胃潰瘍,高血壓,癰瘡腫毒。 ①《東北藥用植物志》:“止咳化痰,治氣喘及支氣管炎,胃潰瘍,高血壓,火傷,膿腫。” ②《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調中益氣,止咳化痰。” ③《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痛經。” ④《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咽喉腫痛,結核肺炎,痢下赤白,癰瘡腫毒。” ⑤《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咳嗽氣喘,支氣管炎,風溼疼痛,胃潰瘍,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癰瘡腫毒:溼鼠麴草、銀花、赤芍、大力子。水煎服。亦可用溼鼠麴草、牛耳大黃適量,搗爛,敷患處。”

單方應用:①《長白山植物藥志》:“治支氣管炎,咳嗽氣喘:溼鼠麴草10~25g,水煎服。” ②《長白山植物藥志》:“治高血壓病,胃、十二指腸潰瘍,惡性腫瘤:溼鼠麴草10~25g。水煎服。” ③《長白山植物藥志》:“治外傷出血:溼鼠麴草研粉末,敷傷口。”

食療:《吉林中草藥》:“治筋骨疼痛:鼠麴草30g,白酒500g。浸泡3日,飲酒,每次30ml,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