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棘豆

藥材名稱:扶桑葉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朱槿、赤槿(《南方草木狀》),大紅牡丹花、吊鐘花(《南寧市藥物志》),重瓣朱槿(《臺灣青草藥》)。

基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扶桑的葉。木槿屬全世界約有200種,中國有20餘種。

原植物: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

歷史:扶桑首載於《綱目》木部,謂:“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白、黃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又云:“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豔照日,其葉似桑,因以比之。”《南方草木狀》載:“朱槿一名赤槿,一名日及,出高涼郡。花、莖、葉皆如桑,其葉光而厚。木高四、五尺,而枝葉婆娑。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澤。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朝開暮落。”經考證,即為本種。

形態:灌木,莖高2~4m;小枝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托葉鑽形,長5~12mm,早落;葉片卵形或闊卵形,長7~10cm,寬1.5~4cm,頂端短尖,基部闊楔形或純圓,邊緣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花兩性,單生於枝頂葉腋間,花梗細長,下垂,長8~14cm,中部有關節;小苞片6~10枚,線形,長5~10mm,萼鍾狀,長1.5~2cm,5淺裂,常一邊開裂,內面近頂部密被短柔毛;花瓣5片,玫瑰紅、淡黃或粉紅等色,直徑約10cm,頂端圓或具粗圓齒,向上反曲;雄蕊柱長而突出,與花瓣同色,上部有多數具花葯的花絲;花柱枝5,開展,柱頭頭狀,被紫紅色絨毛。蒴果長圓形,無毛;種子無毛。花期全年。(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16頁.圖3362)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疏林中,長江以北多栽植於溫室,原產於中國南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化學性質

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及β-谷甾醇。

參考文獻

CA 1979;91:11663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