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仁

藥材名稱:大葉香茶菜

名稱出處:《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脣形科香茶菜屬植物歧傘香茶菜的乾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歧傘香茶菜Rabdosia macrophylla(Migo)C.Y.Wu et H.W.Li(Amethystanthus macrophyllus Migo;Plectranthus excisus auct.non Maxim).

形態: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莖直立,高1~1.5m,密被捲曲短柔毛。葉片近圓形或圓狀卵圓形,長5.5~15cm.寬5~10cm,頂端具1凹陷,在凹陷中有長2~2.5cm長披針形的頂齒,但下部葉銳尖而無凹陷,邊緣具粗大圓鋸狀鋸齒,平行網脈兩面明顯可見。圓錐花序頂生或在莖上部葉腋生,由具10~15花明顯兩歧狀的聚傘花序所組成;花萼鐘形,萼齒5,微呈3/2式二脣形,下脣2齒,齒卵狀三角形,頂端具短尖,上脣3齒,齒卵狀三角形,較小,略向上反折;花冠白藍或淡紫色,冠筒基部上方淺囊狀,冠簷二脣形,上脣外反,下脣內凹,舟形;雄蕊4,花絲中部以下具髯毛;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倒卵形,長約2.5mm,頂端圓形,有毛和腺點。花果期9~10月。(圖見《江蘇植物誌》.下冊.722頁.圖193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約120m的山坡、路旁或雜木林下。分佈於江蘇。

化學性質

主要含大葉香茶菜丙即冬凌草素(Ondonin)、大葉香茶菜己(Isodonal)、β-谷甾醇[1]、大葉香茶菜甲即烏蘇酸、大葉香茶菜丁(Enmenol)、香茶菜甲素(Amethystoidin A)、大葉香茶菜庚(Rabdophyllin G)[2]、Lasiodonin、Lasiokaurin、棕櫚酸、2-α羥基烏蘇酸[3]和大葉香茶菜辛素(Rabdophyllin H)(1)[4~5]。其中大葉香茶菜庚的結構經x衍射法測定後進行了修正,確定為如(2)式[6]。上述成分中有6種具有抗腫瘤或具細胞毒活性的二萜類化合物。

參考文獻

[1] 藥學學報 1981;16(10):796 。


[2] 藥學學報 1982;17(12):917 。


[3] 中草藥 1984;15(2):53 。


[4] 藥學學報 1986;21(2):109 。


[5] 化學學報 1985;43(12):1190 。


[6] 化學學報 1984;42(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