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棗

藥材名稱:龍眼核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圖說》

概況

異名:桂圓核仁(《綱目拾遺》)

基源: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的種子。

原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a(Lour.)Steud.;Nephelium longan Camb)

餘項參見“龍眼肉”條

藥性

性味:澀,平。 ①《泉州本草》:“澀。”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微苦、澀,平。”

功效:止血,止痛,行氣,化溼。

主治:外傷出血,疝氣,瘰癧,疥癬,溼瘡。 ①《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②《醫學入門》:“燒煙燻鼻,治流涕不止。” ③《綱目》:“治狐臭,龍眼核6枚同胡椒2~7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④《本草再新》:“治瘰癧,消腫排膿拔毒。並治目疾。” ⑤《嶺南採藥錄》:“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⑥《全國中草藥彙編》:“胃痛,燒燙傷,刀傷出血,疝氣痛;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幹撒。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偏墜散(《內經類編試效方》)治疝氣偏墜,小腸氣痛:荔枝核(炒)、龍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份,為細末,空腹服3g,用升麻3g,水酒煮,送下。

單方應用:①驪珠散(《重慶堂隨筆》)治刀刃跌打諸傷,止血定痛:龍眼核(適量),研敷。 ②《高世元傳世方》:“治一切瘡疥:龍眼核煅存性,麻油調敷。” ③《醫方集聽》:“治癬:龍眼核,去外黑殼,用核心,米醋磨塗。” ④《黃販翁醫抄》:“治腦漏:廣東龍眼核,入銅爐內燒煙起,將筒薰入鼻孔內。” ⑤《綱目拾遺》:“治小便不通:龍眼核,去外黑殼,打碎,水煎服。如通後欲脫者,以圓肉湯飲之。”

醫藥家論述

《綱目拾遺》:“張覲齋雲,桂圓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備,遇面上或磕傷及金刃傷,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後無瘢;若傷鬢髮際,愈後更能生髮,不比它藥,愈後不長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