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瓦韋

藥材名稱:莎草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莎隨(《大戴禮記》),地毛(《廣雅》),雀頭香(《圖經本草》),香附(《綱目》)。

基源:為莎草科莎草屬植物香附子的莖和葉。

原植物: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又名香頭草(廣州)。

歷史:莎草始載於《別錄》,列為中品。《唐本草》注云:“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所在有之,莖葉都似三稜,根若附子。”《綱目》亦載:“莎葉如老韭葉而硬,光澤有劍脊稜。五六月中抽一莖、三稜中空,莖端復出數葉,開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須,須下結子一二枚,轉相延生。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子係指塊莖,其形態描述和現今之莎草完全相符。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60cm。匍匐根狀莖長,具橢圓形塊莖。稈銳三稜形,基部呈塊莖狀。葉鞘棕色、常裂成纖維狀,葉短於稈,寬2~5mm,平張。葉狀苞片2~3枚,常長於花序;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具3~10個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2cm;穗狀花序陀螺形,具3~10個小穗;小穗線形,長1~3cm,小穗軸具較寬白色透明的翅;鱗片覆瓦狀排列,長圓狀卵形,長約3mm,具5~7脈;雄蕊3,花葯線形,暗血紅色,藥隔突出;柱頭3,細長。小堅果長圓狀倒卵形,有三稜、長為鱗片的1/3~2/5,具細點。花果期5~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240頁.圖7310)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叢或水邊溼地。除中國東北及青海、新疆外,幾遍佈中國各地。世界溫暖地區也廣泛分佈。

生藥

栽培:宜溫和潮溼環境,適應性強,一般壤土均能生長。分株繁殖,於4~5月間將植株挖出,分成單株,按行距24cm,株距16cm穴栽,每穴栽2~4株。也可在4月間用種子播種繁殖,苗高6~10cm移植。定植後進行粗放管理。

化學性質

含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1,2];兩種已知黃麴黴毒素(Aflatoxin)[3]。

參考文獻

[1] CA 1983;99:155283n。


[2] CA 1986;105:148704q。


[3] J Eood Sci Technol 1985;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