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參

藥材名稱:鬆節

名稱出處:《本草經集註》

概況

異名:黃松木節(《聖惠方》),油松節(《藥材資料彙編》),鬆郎頭(《藥材學》)。

基源:為松科鬆屬植物油松、馬尾松或雲南鬆等的枝幹的結節。

原植物:作藥用的鬆節通常有3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又名短葉鬆(《中國植物誌略》),紅皮鬆(河北),短葉馬尾松、東北黑松(《東北木本植物圖志》)。馬尾松P.massoniana Lamb.,又名青松、山鬆、樅鬆(廣西、廣東)。雲南鬆P.yunnanensis Franch.,又名青松、飛鬆、長毛鬆(雲南)。

歷史:鬆屬植物入藥,始載於《本經》,所載松脂,列為上品。古代所說的鬆往往包括本屬多種植物。《植物名實圖考》載:“關東鬆,枝幹凌冬翠碧,結實香美,子為珍果……。凡北地,鬆難長,多節質堅,材任棟粱,通稱油松,盛夏間油即諡出。”其中所載“結實香美,子為珍果者”係指紅松(P.koraiensis),所指北地鬆係為油松。

形態:油松為常綠喬木,高達25m;樹皮灰褐色,裂成不規則較厚的鱗狀塊片。大樹的枝條平展或微向下伸,樹冠近平頂狀;枝輪生,一年生枝淡紅褐色或淡灰黃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芽紅褐色。針葉2針1束,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絲狀缺裂,兩面具氣孔線,樹脂管5~8個或更多,邊生,葉鞘宿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下部聚成穗狀。球果卵圓形,徑4~10cm,成熟後常宿存樹上數年之久,暗褐色;種鱗的鱗盾肥厚,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刺尖;種子長6~8mm,種翅長約10mm。花期4~5月,球果於第2年10月成熟。(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11頁.圖622)

生境與分佈:油松為中國特有樹種,生於海拔100~2600m地帶,喜乾冷氣候。分佈於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和四川等地。

馬尾松與油松的主要區別:常綠喬木,高可達4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枝條每年生長一輪。針葉2針1束,細柔,長12~20cm,樹脂管4~7個。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直徑2.5~4cm,成熟後慄褐色;種鱗的鱗盾平或微肥厚,微具枝脊,鱗臍微凹,無刺尖;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種翅長1.6~2cm。(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09頁.圖619)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雲南鬆與油松、馬尾松的主要區別:常綠喬木,二、三年生枝上的鱗葉常脫落;針葉通常3針(稀2針)1束,柔軟,長15~25(~30)cm,寬約1.5mm,樹脂管4~6個,邊生與中生並存。球果圓錐狀卵形,長6~ 11cm,成熟時張開,基部寬,有短柄;鱗盾肥厚,稍平或隆起,間或反曲;鱗臍微凹或微凸,有短刺;種子褐色,近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微扁,長4~5mm,種翅長12~14mm。(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13頁.圖625)分佈於西藏、四川、雲南面及貴州等地。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生藥

採集:多於採伐時或木器廠加工時鋸取,經過選擇修整,晒乾或陰乾。藥材產於中國松樹分佈區。

鑑別:本品呈不規則圓形或長方形的塊狀或片狀,長6~10cm,厚1~3cm,也有較小的不規則碎塊;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縱深裂紋,繞節的四周開裂。木部黃色或淡棕色,可見年輪紋理,富含油脂。質堅硬,有松節油氣,味微苦。以個大、紅棕色、油性足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劈碎,洗淨,浸潤透(或蒸軟),待軟切片,晒乾。

化學性質

油松的鬆節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α及β-蒎烯,兩者共佔90%以上,另含少量左旋-樟烯、二戊烯等,還含樹脂。

馬尾松鬆節的揮發油主含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3-Carene),還含少量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和檸檬烯。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