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騸

藥材名稱:黃蜀葵根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錦葵科黃蜀葵屬植物黃蜀葵的根。

原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Hibiscus manihot L.]

餘項參見“黃蜀葵花”條。

藥性

性味:①《綱目》:“甘,寒、滑。” ②《嶺南採藥錄》:“苦,寒。”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微甘,涼。” ④《新華本草綱要》:“味甘、苦,性寒。” ⑤《雲南中草藥》:“苦、辛,微寒。”

功效:清熱,利水,散瘀,消腫,解毒。

主治:淋病,水腫,癰腫,腮腺炎,乳汁不通。 ①《綱目》:“治癰腫,利小便,五淋,水腫,難產,通乳汁。” ②《中國藥用植物圖鑑》:“鎮咳。”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高熱不退,肺熱咳嗽,產後乳汁不通,大便祕結,阿米巴痢疾,尿路結石。” ④《新華本草綱要》:“用於淋病,無頭療,腮腺炎,癰腫。” ⑤《民間常用中草藥彙編》:“治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鮮品15~30g)。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江西科技成果選編·衛生部分》(1972):“治流行性腮腺炎:取黃蜀葵根15g(幹品),藤黃10g。分別研成細末,投入95%酒精500ml內,用時取上清液塗於患部腫脹處,每日2~3次。”

單方應用:①《嶺南採藥錄》:“治淋疾:黃蜀葵根15~45g。水煎服。” ②《嶺南採藥錄》:“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 ③江西《草藥手冊》:“治肺熱咳嗽:黃蜀葵根21g。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④新醫學習 1972;(1):“治中耳炎:取黃蜀葵(幹品,根、莖、果殼均可)3g,加水300ml,煎至100ml,過濾。用於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連滴2周;滴耳前需先清潔外耳道分泌物。配合全身治療則效果更好。”

食療:江西《草藥手冊》:“通乳:黃蜀葵根30g。煮黃豆或豬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