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根

藥材名稱:手掌參

名稱出處:《東北藥用植物志》

概況

異名:佛手參、掌參(《寧夏中草藥手冊》),手兒參(《陝西中草藥》),旺拉(藏名)。

基源:為蘭科手參屬植物手參和粗脈手參的塊莖。手參屬全世界約10種,中國約3種。

原植物:於參Gymnadenia conopsea(L.)R.Br.。 粗脈手參Gymnadenia crassinervis Finet

形態:陸生蘭,高30~80cm。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初生時白色,後呈黃白色。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莖生葉4~7枚,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先端漸尖。穗狀花序頂生。長6~15cm;花多數,粉紅色或淡紅紫色,苞片橢圓狀披針形,外花被片長圓狀卵形,中央花被片內凹,側花被片下彎,內花被片2,廣卵形,偏斜;脣瓣長寬相等,菱形,三淺裂,裂片近於卵形而鈍,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呈鐮狀變曲,細長,長1.3~1.8cm;子房甚扭曲,長約8mm。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10mm。花期6~7月。果期7~8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436頁.圖0880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

粗脈手參與手參的不同處在於:高20~50cm。莖生葉5~7枚;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花密集,紫紅色;脣瓣三角狀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於子房。蒴果,長圓形,先端尖。(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436頁.0880條圖)生於高山草地或林緣潮溼肥沃處。產西藏。

生藥

採集:春、秋季採挖,去淨莖葉及鬚根,洗淨,晒乾,或用開水燙過再晒乾。藥材產於中國東北及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北、四川。

鑑別

性狀:略呈手狀,長1~4.5cm,直徑1~3cm;表面淡黃色至褐色,有細皺紋,頂端有莖的殘基或殘痕,其周圍有點狀痕,下部有2~12指狀分枝,分枝長3~25mm,直徑2~8mm。質堅硬,斷面黃白色,角質樣。氣特異,味淡,嚼之發粘。以色黃白、質堅實、斷面角質樣者為佳。

顯微 塊莖(直徑約1cm)的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壁厚,下皮層細胞1列徑向長橢圓形,基本組織有多數大形粘液細胞,含有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為外韌型,沿邊緣排列,中央也有維管束;維管束周圍都有內皮層圍繞,凱氏點明顯。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大多已糊化。(圖見《中藥志》.第2冊.圖216)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蛀。

化學性質

塊莖含粘液質5%、澱粉27%、蛋白質5%、糖類1%~5%;其它尚含有草酸鈣和無機鹽[1,3]。

附 地上部分含4種黃酮甙:計有山柰酚-3-β葡萄糖-7-β-葡萄糖甙(Kaempferol-3-β-glycoside-7-β-glycoside)、紫雲英甙(Astragalin)、槲皮素-3-β-葡萄糖-7-β-葡萄糖甙(Quercetin-3-β-glycoside-7-β-glycoside)和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1]。

全草含揮發油6%,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香莢蘭醛(Methylvanillin)和向日葵素(Piperonal)[1,2]。

參考文獻

[1]長白山植物藥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397 。


[2]CA 1956;50:8972a 。


[3]中國經濟植物誌.科學出版社,1961:65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