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葉

藥材名稱:穗序大黃

名稱出處:《藏藥志》

概況

異名:曲扎(《藏藥志》),亞大黃(《中國民族藥志》)。

基源:為蓼科大黃屬植物的根及根狀莖。

原植物:穗序大黃Rheum spiciforme Royle

歷史:據《藏藥志》引《晶珠本草》記載:“曲扎性緩、銳、瀉疫癘、治瘡……”很像大黃,有皺紋,莖紅色,葉大,圓形,粗糙,鋪在地面,莖、葉、花等除大小的區別外,如同大黃。現藏醫用蓼科的穗序大黃,岐穗大黃Rheum scaberrimum Lingelsh.及菱葉大黃入藥。這3種植物根外皮慄褐色,有皺紋,花葶紅色,葉大,圓形,下面密生小突起,葉全部基生,鋪於地面,均符合上述記載。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25cm;根及根狀莖粗壯,外皮黑褐色,裡面黃色。無莖,花葶多數,無毛。葉基生,微革質,寬卵形或圓卵形,長10~25cm,寬8~16cm,先端尖或圓鈍,基部淺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葉脈疏生小突起,具5條基出脈,略帶紫紅色,網狀脈有時呈紫紅色;葉柄粗壯,紅色;托葉鞘褐色,膜質。花序為穗狀總狀花序,不分枝;花多而密集;花淡綠色,花被片6,寬卵形,外輪較小,長1.5~2mm;雄蕊8~9,與花被等長,花葯紫紅色;子房3稜形,花柱下彎,柱頭頭狀。瘦果連翅成長卵形,長8~10mm,寬7~8.5mm,頂端微凹,中上部漸狹縮,基部心形,翅粉紅色或紫紅色。花果期7~9月。(圖可參考《藏藥志》.89頁.圖3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流水灘及河灘砂礫地。分佈於中國西藏。印度也有。

歧穗大黃與穗序大黃的區別為花序具分枝,葉片寬卵形至菱狀卵形。主產於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肅。菱葉大黃與穗序大黃、歧穗大黃的主要區別在於花序不分枝,雄蕊6~7,葉菱形,頂端稍尖,基部寬楔形;花紫紅色。主產西藏。

藥性

性味:苦,寒。

功效:消炎,止血。

主治:外用,止血,治瘡;內服,治胃炎。

臨床應用

中草藥 1985.(8):“本品系藏藥的中品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