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藨葉

藥材名稱:拘那花

名稱出處:《桂海虞衡志》

概況

異名:苞飯花(《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南紫薇的花。紫薇屬全世界約55種,中國有18種。

原植物: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又名九荊(《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馬鈴花(廣東)。

歷史:拘那花之名始見於《桂海虞衡志》,《植物名實圖考》載:“拘那花葉瘦長,略似楊柳。夏開淡紅花,一朵數十萼,繁如紫薇。花瓣有鋸紋如翦金。”考其文圖,即指本種。

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14)m;樹皮灰白色或茶褐色;小枝近圓柱形或有約4條稜線,稍被短硬毛或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的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9(~11)cm,寬1~4(~5) cm,無毛或上面散生柔毛,側脈3~10對,頂端連結。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被微柔毛,花密生;花萼半球形,長3~4mm,外面上具10~12條稍凸起的縱肋,無毛,頂端5(~6)淺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6,近圓形,白色或玫瑰色,呈皺縮狀,長約2~6mm,寬約3.5mm,邊緣有不規則缺刻,基部具長爪;雄蕊15~30,生於萼筒基部,通常外輪5~6枚較長;子房上位。蒴果近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4~5瓣裂,長6~8mm。花期6~8月,果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973頁.圖3675)

生境與分佈:生於溪邊、林緣,分佈於中國華東、華南、四川。日本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附 葉含鞣質、鞣花酸。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