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子

藥材名稱:高山大黃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塔黃(《西藏常用中草藥》)。

基源:為蓼科大黃屬植物高山大黃之根。

原植物:高山大黃Rheum nobile Hk.f.et Thoms.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m。根長粗壯,直徑約7cm。莖直立,粗壯,不分枝。基生葉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可達30cm,先端圓鈍,基部淺心形,革質,上面無毛,下面具小突起;葉柄粗壯,長8~15cm,紫紅色。莖生葉多數,似基生葉,向上漸小,托葉鞘膜質,紅褐色無毛,苞片葉狀,大型,卵圓形或圓形,膜質,淡黃色,網狀脈,直徑10~20cm,向上漸小,反折、遮蓋花序,老葉脫落。花序圓錐狀,自莖中部以上的葉腋中生出,長約10cm,具多數分枝,無毛,花梗細,長2~2.5mm,中下部具關節、花密集淡綠色,花被片6,基部聯合,長2~3mm;雄蕊6~9,花絲細長,外露子房,3稜形;花柱短、柱頭頭狀,瘦果連翅成寬卵形,長6~7mm。花期6~8月,果期8~9月。(圖見《西藏常用中草藥》,794頁)

生境與分佈:常生長於3900~5000m高原的溼草地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也有。

藥性

性味:苦、澀,寒。

功效:瀉熱行瘀,破積祛溼。

主治:實熱便祕,譫語發狂,癰腫疔毒,目赤頭痛,燙火傷,食積痞滯,痢疾,腹痛後重,水腫,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治目赤頭痛,閉經,癥瘕:高山大黃6~12g,水煎服。”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治癰腫疔毒,燙火傷:高山大黃(鮮品)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