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重點句子
蜀道難重點句子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蜀道難重點句子,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蜀道難重點句子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蜀道難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的賞析:
一.情感緣由:為何寫《蜀道難》
從古至今,已經因之有了很多記載,並有很多學者詩人對此進行探索。其中古代有唐代《云溪友議》、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明朝的胡震亨《唐音癸籤》等等,今人有研究如施蟄存《李白<蜀道難>賞析》、俞平伯《〈蜀道難〉說》等論著。然而,迄今為止,對於《蜀道難》的主旨,文學界都沒有一個權威的定論,因而,我們姑且將之暫定為可以直接從文字中讀出的、最直白的也是大眾普遍接受的“送別說”。
二.李白於此詩中體現的特別之處
分析過了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原因,那麼李白的《蜀道難》同他寫的其他詩,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以《贈汪倫》為對比物件,《贈汪倫》是汪倫送別李白,《蜀道難》是李白送別即將離開的友人。兩首詩的身份不同,《贈汪倫》表達了李白對一個友人能夠如此的熱情送別的感激。同時,李白選擇了“七言絕句”的形式,形式有限,所表達的情感卻雋永而單純直白,是李白的一貫風格――你待我是真心的,我亦回報給你真心,沒有任何修飾的淳正的情感。這首詩有著強烈的李白的風格,符合李白的性格,也符合常規的送別主題。常規的送別主題,第一種是表達分別時自己對友人的不捨之情,但不捨終究也是表達自己單方面的情感,不會勸對方留下來或者回應自己。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草》)。第二種表達自己在友人離別後的悵惘,如李白的《送別》,“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第三種,勸導友人灑脫些,如李白的《送別》,“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第三種,勸導友人灑脫些,如王維的《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本詩中,李白不僅借題抒情,借“蜀道難”的古題,來抒發蜀道的難行,更是藉著大量的各方面的描寫烘托,來表達濃厚的不捨之情,不是客套寒暄,而是真的希望自己可以阻止對方,不希望對方赴蜀。這是送別主題中,多數中國詩人不會表達的情感主題,不符合中國古代“發乎情止乎禮”的情感節制,但李白不同,這也是真的符合我們心中的李白的特點――真性格,不造作。
其次,是詩人表達方式的“不直白”,在李白的其他作品中,李白的情感是最容易把握、體會的。他也有“壯闊的景象”“隨意鋪綴的意象”“天馬行空的遊走”式抒情風格,但是情感卻永遠是直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人生得意須盡歡,模式金樽空對月。”想喝就喝酒,想得多又有何用?況且,李白的詩的篇幅永遠是足夠的,他根本沒有限制篇幅的想法!但李白沒有走“平常路”――他只反覆的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到底難在何處呢?
第一句,口吐出所有的氣,接著迅速將丹田提起,從胸腔喊出一聲“危乎高哉”!然後繼續提氣,聲音上揚,“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為何難,下面則是解釋:藉著以下四句,從蜀代的古代史講起,蠶叢及魚鳧,很久到追溯不到的歷史。給人以敬畏和感慨,那些是讓人多麼望而生畏的距離啊!不管裡面是世外桃源還是荒蠻之地,都太難以涉入了!那到底有沒有可以到的路徑呢?有,只有一條,一條鳥道,狹小而危險。因此從來無人涉及。接下來,終於有路了,路也是天梯石棧,極危險的。周圍的環境更是惡劣,讓人緊張的不敢呼吸。接著,李白用他變幻莫測的筆,假設了人們攀巖的情景和整個自然的無盡的大環境。事兒又不知名的叫聲,晝夜不絕。向上望,高到距離天都不到一尺,向周圍,植物都生存在絕壁之上,鄉下,只看到崖轉石,高深莫測。每一秒,都在挑戰著人的極限,拿針輕碰著緊繃的神經。詩人於是問:“這樣的地方,你為什麼去?”詩人代當地的口吻問,這口氣是不歡迎的、不友好的。你這是幹嘛千里迢迢來到這裡?
最後一段,詩人借用張載的《劍閣銘》,用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的方式,描繪關卡的重要,隻身獨自一人前往極危險,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並於最後,由勸導式換成了種憐惜的語氣,說:“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鄉。”
詩人多次轉換角度,費盡口舌,為的就是明白地說明蜀道之難,更想說的是:“不要去了,千萬不要去蜀地了!”
第三,李白的情感體驗是不一般的。這種“不一般”,並非人云亦云,而是由他每次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而來。無論是二十歲、三十歲、乃至歷盡滄桑的五十歲,他的眼神永遠是清澈的,他的情感永遠是純粹的,他的語言永遠是不帶修飾的。縱使看過多少白眼,受過多少欺騙,他依舊相信他的友誼,他的朋友。李白給我們的感受不是從小經過嚴格語言訓練的、書香傳承的杜甫可以比擬的。因為這種情感既不整齊,也不是有計劃的按程式的表現可給你的――不能是小溪,只能是瀑布!李白是個不老頑童,而本詩中的情感體驗,更為特別,因為它不是表達的《長幹行》中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清新,不是《行路難》《將進酒》中的男性氣息,《蜀道難》體現的是一種類似“生死親情”的情感,如母親對子女的、兄長對弟弟的情感,是念念不忘,為之計深遠,卻又深藏不露,不願自己成為對方的牽絆,卻又忍不住開口。如開頭,從三個語氣詞連用,表達“感慨”,接著,每次都是高昂中夾著幾句似在補充又似乎在勸慰的話。前段用一氣呵成的語言來塑造“蜀道之難”,卻在第二段首句,就問“問君西遊何時還”,做了一個退步,知道自己再怎麼說也阻擋不了對方,就退一步問對方何時歸,縱使早點回來也是好的。但繼而又繼續情緒、語調高昂地試圖用一己之力,改變對方,甚至連想到作為本地人的角度,會怎麼樣看待這件事,以試圖借另一個角度來說服對方。
第三段起,詩人第三次情緒高昂,但此時,已經是試圖用一種以明知道沒什麼價值還要放手一搏的抓住最後一絲希望。詩人說地理位置險要,人心難測,可能朝不保夕的危險來警告對方,讓對方意識到縱使到了那裡,生活依舊是不順利的。但語調和情緒也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降到低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鄉。”早點回來吧,外面再開心,也不好留戀了,早點回來吧!並非我思念你、不捨得你,而是外界的險惡,無論人文、歷史、自然等等任何角度,都是讓人生活的膽戰心驚!只消看一眼,都心驚肉跳,不能平復!
詩中的情感三次大浪起伏,三次的低沉退步,曲曲折折,波瀾起伏,符合情感變化趨勢,也充滿戲劇性。李白的形式多變,在這幾百字的樂府詩中展露無遺,總之,《蜀道難》中的李的情感是多變得、獨特的,而且豐富的,也是為何是文學史上對之十分推崇的一個重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