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香

藥材名稱:羊蹄草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紫背草(《植物名實圖考》),葉下紅(《福建民間草藥》),紫背犁頭草(《南寧市藥物志》),土黃連(《廣西中草藥》),一點紅(《中藥志》)。

基源:為菊科一點紅屬植物一點紅的全草。一點紅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約4種。

原植物:一點紅Emilia sonchifolia(L.)DC.

歷史:羊蹄草為中國南方地區常用草藥。《植物名實圖考》稱紫背草,吳其浚謂:“紫背草,生南贛山坡,形全似蒲公曲而紫莖,近根葉又微稀,背紫色,梢端秋深開紫花,似禿女頭花,不全放,老亦飛絮,功用同蒲公英。”這一描述及其附圖,對照商品藥材原植物,基本一致。(《中國藥典1977年版》及《中藥志》都以一點紅名收載。

形態:一年生直立或近直立草本,高10~40cm,光滑無毛或被疏毛。莖多少分枝,枝條柔弱,粉綠色。葉稍肉質,莖下部葉卵形,長5~10cm,寬4~5cm,琴狀分裂,邊緣具鈍齒;莖上部葉無柄,葉片漸小,通常全緣或具細齒,基部抱莖,表面綠色,背面常為紫紅色。頭狀花序直徑1~1.3cm,具長梗,排成疏散的傘房花序,花枝常2岐分枝;花全為兩性,管狀,5齒裂;總苞圓柱形,苞片1層與花冠等長;花紫紅色。瘦果狹長圓柱形,有稜;冠毛白色,柔軟,極豐富。花果期7~12月。(圖見《中藥志》.第4冊.139頁.圖133)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荒地、路邊或草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熱帶亞洲和非洲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鮮用或晒乾。藥材主產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鑑別

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或黃褐色。葉紙質,多皺縮,灰青色,基部葉卵形或琴形,基部略抱莖。頭狀花序乾枯,花多脫落,僅存花托及總苞,苞片茶褐色,乾燥膜質。瘦果淺黃褐色,冠毛較多,白色。有乾草氣,味淡略鹹。以乾燥葉多者為佳。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類成分有:克氏千里光鹼(Senkirkine)和杜羅尼鹼(Doronine)[1]。黃酮類成分有,三葉豆甙、槲皮甙、蘆丁、槲皮素和金絲桃甙[2,3]。此外尚含烏蘇酸、正二十六烷醇、三十烷、硝酸鉀和微量氫氰酸[2,4]。

參考文獻

[1] CA 1987;106:135282w。


[2] CA 1981;95:76880u。


[3] CA 1983;98:140557k[4] Medicianal Plants of the Philippines.Manile Bureau of Prnting,195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