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桂

藥材名稱:老鴉糊

名稱出處:《中國樹木分類學》

概況

異名:紫珠(陝西)。

基源:為馬鞭草科紫珠屬植物老鴉糊的全株及根。

原植物:老鴉糊Callicarpa giraldii Hesse ex Rehd.(Callicarpa giraldiana Hesse;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var.giraldii(Hesse)Rehd.),又名舌癀、粗糠草(福建),雞米樹、珍珠子(貴州),小米團花(雲南)。

形態:灌木,高1~5m。小枝灰黃色,圓柱形,被星狀毛。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紙質,寬橢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4~15cm,寬1.5~7cm,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狹楔形,邊緣有鋸齒,背面被疏星狀毛和細小黃色腺點,頂端漸尖;側脈8~10對。聚傘花序寬2~3cm,4~5分歧;花萼鍾狀,長約1.5mm,疏被星狀毛,老後脫落,具黃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二脣形,長約3mm,具黃色腺點;雄蕊長約6mm,花葯卵圓形,藥室縱裂,藥隔具黃色腺點;子房被毛。果球形,具宿存萼片,初時被星狀毛,熟時紫色,無毛,徑2.5~4mm。花期5~6月。果期7~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5卷.第1分冊.46頁.圖2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3400m的疏林及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南部、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廣東、廣西。

生藥

採集:5~10月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置乾燥處。

藥性

性味:苦、辛,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微寒,辛。”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涼,澀。”

功效:祛風,除溼,散瘀,解毒。

主治: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尿血。 ①《植物名實圖考》:“截瘧。” ②《福建民間草藥》:“驅風除溼,殺蟲解毒,散結化痰。”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收斂止血,祛風除溼。”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根治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薰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內出血:老鴉糊幹葉研粉,每次3g,每天3~4次,開水沖服。” ②《福建民間草藥》:“治皮下漏血:鮮老鴉糊葉莖250g。水煎薰洗。” ③《福建民間草藥》:“治凍瘡:老鴉糊葉60g。煎湯薰洗,不斷擦患部,日洗1~2次。” ④《福建民間草藥》:“治蛇傷:老鴉糊根60g,切碎。酌加水煎服。”

食療: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頸淋巴結結核:老鴉糊根250g,同雞蛋3個,煮3~4小時,只吃雞蛋,1次吃完。” ②《福建民間草藥》:“治關節炎:老鴉糊根60g,豬蹄250g,黃酒60g。酌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