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
[拼音]:liangshi cangku
[英文]:grain barn
貯藏糧食的專用建築物。中國仰韶文化時期的袋狀貯糧窖穴,是糧食倉庫的雛形。至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較為正規的糧食倉庫出現。從出土的東漢陶倉和陶囷可見漢時盛行的糧食倉庫有圓形與方形兩種,“圓曰囷,方曰倉”,都屬高架式,有防地下潮溼與洪水侵襲的木柱支承,並有便於通風換氣的窗孔,反映了一千多年前頗為合理的設計思想。隋唐時代的含嘉倉和明代的京八處大倉,設施進一步完善,更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型糧食倉庫。古埃及的糧食倉庫為圓形頂蓋的圓柱形建築,有的下有保護糧食免受蟻類及其他害蟲為害的木製臺架,臺基地上鋪撒食鹽,倉房上部洞口為糧食入倉處。近、現代糧食倉庫的形式和構造雖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基本上是在上述古老型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糧食倉庫主要包括倉房、貨場(或晒場)和計量、輸送、堆垛、清理、裝卸、通風、乾燥等設施並配備有測量、取樣、檢查化驗等儀器。
糧食倉庫的設計應考慮糧種、貯藏量(倉容)和建築費用等因素,在構造上主要應滿足糧食安全貯藏和糧食倉庫工藝操作所需的條件。選址和佈局應考慮糧源豐富、交通方便、能源充足、地勢高爽等因素。
分類
根據承擔的任務,國家糧庫可分為下列 4類:
(1)收納庫。設於糧食產區,主要接收國家向農業生產者徵購的糧食,入庫後作短期貯存或作必要的烘乾、清雜殺蟲處理後,調給中轉庫、供應庫或儲備庫。建庫規模根據糧食的產量、徵購入庫量、當地銷售量、計劃平均庫存量、最高庫存量,以及農業生產發展規劃等資料確定。一般以房式倉為主,倉位大小要配套,以適應接收多品種糧食的需要。
(2)中轉庫。設於交通樞紐地,主要接收從收納庫或港口調運來的糧食,作短期貯存後,即調給供應庫或儲備庫。應根據糧食的流量、流向及停留期等情況設庫。若中轉單一品種的散裝糧、週轉率又較高,則應以筒倉為主;若中轉多品種有包裝糧時,則以簡易倉棚為宜。
(3)供應庫。設於大、中城市,工礦區或經濟作物區等糧食消費地區,主要接收由收納庫或中轉庫調來的糧食,以供應糧食加工廠或就地加工為成品糧或飼料,分別供應給糧店銷售。應根據糧食供應範圍、居民消費量、合理的存貯量等資料,決定設庫地點及倉庫規模。如作為加工原料用糧則宜建筒倉,如作為成品糧供應居民,則用房式倉或樓房倉為宜。
(4)儲備庫。是國家為了儲備必要的糧食,以應付嚴重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而設定的糧庫,為此宜設定在糧源充足的地區,一般以具備防潮、隔熱、密閉或通風條件均好的房式倉或地下倉為宜。
倉型
主要有水平式的房式倉和垂直式的立筒倉兩類。前者的高度一般小於寬度,向平面伸展,建造較易,但佔地面積大;後者則高度大於直徑或寬度,向空中發展,佔地面積小(見圖)。
房式倉
因構造不同,中國的房式倉可分為:
(1)基本型別房式倉。長方形平面佈置,雙坡屋頂,多為20米大跨度單層建築,有較大的有效面積和負載倉容,每幢容量為2500噸。可散裝,也可包裝或圍裝,便於清理、燻蒸消毒、翻倒糧堆和機械化裝卸糧食。
(2)拱形房式倉。用磚砌成的拱形屋頂代替上述房式倉的雙坡屋面,拱的形式有圓弧線、拋物線和懸索線 3種。在橫軸單向做拱的稱單曲拱;大跨度磚拱屋面除在橫軸做拱外,在縱軸向也做成小拱型聯拱(或稱拱波),稱雙曲拱。這種糧倉建築節省木材,很堅固,且密閉條件好便於燻蒸,但施工難度較大。
(3)薄殼房式倉。用磚砌成殼體結構,以代替房式倉屋面容量小,可供小批糧食貯藏之用。
立筒倉
屬立體式垂直型深倉,通常由工作塔、倉筒群和接收裝置3部分組成,容量較大,大多有較高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裝置。工作塔一般為多層建築,用鋼筋混凝土或混合結構建成,是立筒倉的操作中心,內部安裝有輸送、稱重、清理、吸塵、分流等各項裝置。糧食在此經過各個處理步驟後由輸送機送到各倉筒中。倉筒由筒頂層、筒底層和倉筒筒身 3部分組成。筒頂層用來安置進糧用的倉頂輸送機;筒底層用來佈置出糧用的倉底輸送機和出糧溜管;倉筒筒身用於儲糧。一定數量的倉筒組成倉筒群,其組合大都採用行列式,縱向為行,橫向為列,通常行數取2~4,列數取4~8,4個相鄰筒倉之間的空間稱為星倉,也可儲存糧食。接收裝置主要指連線車站或碼頭的鐵路接收裝置、公路接收裝置和碼頭接收裝置,由機械鏟、吸糧機、皮帶輸送機和汽車傾斜器等組成。這種倉型具有密閉效能好、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高、容量大而佔地少等優點,已為世界各國廣為應用(見筒倉)。
此外,地下倉主要承重結構如倉壁、屋頂均埋在地面以下。由於地下隔熱、密閉條件好,有利於糧食的低溫、乾燥貯藏,有的常年溫度在20℃以下,糧食基本上可不受害蟲和微生物為害,可較長期地保持糧食品質。地下倉還具有施工方便、造價低的優點。土圓倉則是泥草結構的簡易圓倉,適合於雨水較少的地區使用。
倉房設計
一般要求有:②堅固耐用。倉庫應能承受糧食對倉壁的側壓力與對倉底的總壓力,防止開裂、下陷。一般採用磚石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可用鋼板製成鋼板倉。
(2)防潮。倉牆、牆根和地坪通常是最易引起糧食受潮黴變的部位。因此倉址宜選擇在地下水位較低,地基幹燥,四周排水暢通的地方,倉內地坪一般高於倉外。倉牆、地坪和屋面敷設瀝青、油毛氈或防水橡膠等防潮材料。
(3)隔熱。房式倉的層面是外界熱量傳入倉內的主要途徑。因此需增設屋面隔熱層或加設頂棚,以增加隔熱效能。對於人工製冷的倉庫,則常根據冷負荷以及隔熱材料的熱阻、蓄熱效能等計算設計隔熱圍護結構。常用的隔熱材料有稻殼、蛭石、膨脹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
(4)通風。糧食貯藏過程中有時需要通風以降溫散溼,有時則需密閉以減少外界溫、溼度對倉內糧食的影響。通風問題在一般房式倉多通過設定窗戶和適時啟閉來解決。需要強力通風的糧堆則有專門設計的通風庫與通風裝置,如徑向通風裝置、地槽通風裝置等。
(5)氣密。在採用低氧、高氮或高二氧化碳進行氣調貯藏時,要求倉庫有足夠的氣密性,以保持倉內氣體的有效濃度與配比。氣密庫用合適的密封劑和密封工藝噴塗密封層。常用的密封劑有:矽酮橡膠、瀝青 -橡膠密封劑,聚氯丁二烯橡膠、苯乙烯 -丙烯酸系乳膠密封劑、聚氨酯泡沫塑料、軟聚氯乙烯共聚物膠液塗料等。
(6)防鼠雀。如設防雀窗網及防鼠門板等。此外,為了滿足糧倉作業要求,還應有工作塔、乾燥塔或晒場以及連線碼頭或車站的接收裝置等附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