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和蜂具

[拼音]:siliao

[英文]:feedstuff

飼餵家畜的天然的或經加工的單一食料。其費用一般約佔畜牧生產投資的60~80%。

分類

飼料來源廣泛,可概括為植物、動物、礦物質和化學合成 4大類。植物飼料來自野生和栽培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包括某些水生植物。它又可分為谷實類、豆菽類、油餅類、根莖類和糠麩類等。動物性飼料主要來自加工副產品,如魚粉、肉骨粉和羽毛粉等。礦物質飼料多取自礦石,部分來自動物產品,如骨粉、蛋殼粉或貝殼粉等。提純或合成飼料分為無機化合物、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包括近已廣泛使用的新增劑(見配合飼料)。按飼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又可分為精料、粗料和多汁料等。

隨著營養科學資料的積累和配合飼料工業的興起,畜牧業上已逐步採用按飼料幹物質的主要養分進行的分類,並用電子計算機進行飼糧配合。由此將飼料分為8類:

(1)幹飼草和幹粗料,包括枯乾牧草、乾草、秸稈和秕殼類等,其粗纖維約佔幹物質的18%以上;

(2)青草、青飼料和青刈作物,包括水生植物等;

(3)青貯飼料;

(4)能量飼料,即幹物質中粗纖維在18%以下、粗蛋白在20%以下的碳水化合物飼料,如谷實、糠麩、塊根塊莖等;

(5)蛋白質補料,即粗蛋白在20%以上的精料,如豆菽類、油餅油粕類、動物性飼料等;

(6)礦物質飼料,如礦石等;

(7)維生素;

(8)新增劑。

營養成分分析

飼料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粗纖維、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 6類。飼料含水量區別懸殊,有高到95%的,也有低至5%的,以飼料樣品在 105℃烘箱中烘乾至恆重時的失重量為準。粗纖維一般指不被弱酸或弱鹼所溶解的有機物,不易為家畜所消化吸收,飼料中含量越多,其營養價值越低,如稻草、麥秸等。灰分是飼料樣品在 550℃高溫爐煅燒成灰分的重量,實質上指礦物質,如鈣、磷等養分。粗蛋白質含量由飼料樣品經濃硫酸作用將含氮物轉化為銨後按含氮量乘以6.25折算而得,以血粉、肉粉和苜蓿等的含量較豐富。粗脂肪是溶於乙醚的類脂肪,又稱乙醚浸出物。無氮浸出物由養分總量減去其他 5種營養成分間接測得。含脂肪多的飼料主要是油餅類飼料,而谷實類飼料則富含無氮浸出物,特別適用於育肥家畜。

上述 6類營養成分的化學分析法是1860年由哈南貝格和斯托曼二氏所創用。由此獲得的養分資料雖是概略的,但方法簡便,藉此可將飼料分為多汁飼料、蛋白質豐富飼料、能量飼料和脂肪類飼料以及纖維飼料等,對選擇應用具有指導意義,至今仍被採用。

後來進一步發展的營養分析,內容包括鈣、磷、鉀、鈉等約10種常量元素,鐵、銅、錳、鋅、硒、氟等約20種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和氨基酸的定量分析。蛋白質的質量取決於22種氨基酸的組合,其中必需的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幾各佔一半。維生素屬於脂溶性的有 A、D、E、K 和胡蘿蔔素;水溶性的包括硫胺素(B1)、核黃素(B2)、煙酸、泛酸、吡哆醇、抗壞血酸 (C)、葉酸、膽鹼、生物素和B12等,以國際單位毫克/千克計算。

營養價值評定

飼料攝入體內後,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一種依據。所謂飼料總能量是指其中三大營養成分即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質所含能量的總和。由於飼料在消化過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被消耗而無法利用,現時都不用總能量來評定營養價值。由總能量減去糞便能量後稱消化能量;再減去尿中能量(反芻動物還應減去甲烷和可燃氣體能量)後稱代謝能量。所謂淨能 (NEF)是由代謝能中減去動物由於攝食所增加的體溫餘下的能量,也就是全部用來生產畜產品的能量,又稱產品能量。淨能越大,營養價值越高。能量通常用每千克(或克)飼料所含的千焦(kJ)來表示。茲將各種能量表解如下:

評定飼料營養價值的單位過去曾用克爾納氏澱粉價、阿姆斯拜氏淨能值,以及蘇聯採用的燕麥單位、北歐採用的大麥單位、美國採用的總消化養分 (TDN)等。60年代起克爾納的繼承人內林提出新淨能體系後,又改用能量飼料單位(EF)。它以產脂淨能為評定飼料營養價值的指標;同時分別測出牛、綿羊和豬的產脂淨值,以及各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的消化量,求出迴歸公式,據以計算出不同家畜每千克飼料的產脂淨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提出的淨能體系以家畜用於維持和增長的能量效率不等為依據,又把每種飼料分為維持淨能(NEM)和增重淨能(NEG)值來計算。這一體系在肉牛業中應用,收效顯著。此外還有專門對乳牛的飼料營養價值作出評定的。目前各國能量體系的應用並不一致,一些淨能體系也未臻完善,存在著消化能、代謝能與淨能並存的狀態;同一國家中能量體系在各種家畜上的應用也不統一。例如,美國對奶牛飼料並用消化能、代謝能與泌乳淨能;肉牛並用代謝能、維持淨能與增長淨能。英國對奶牛、綿羊均用代謝能;對豬並用消化能與代謝能等。中國現對奶牛採用泌乳淨能,對豬並用消化能和代謝能。家禽由於其糞尿混在一起排出,不易區分,各國基本統一採用代謝能。

飼料加工

飼料的營養價值不僅取決於本身養分的含量,而且與其適口性、形狀、消化性、毒性以及貯藏運輸等條件有密切關係。為此,有些飼料必須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才適宜於飼餵。加工方法可歸納為下列 3大類:

(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熱處理和機械處理。熱處理有自然乾燥(晒乾)和人工加熱如煮、蒸、焙、爆、紅外線微波化等。用不超過 130℃的熱處理可以把生大豆內的抗胰蛋白酶物質,或棉子內的棉酚等有害物質脫除。過磷酸石灰含有的超量氟也可用高溫脫除。機械加工如粗料的鍘短、磨碎和打漿等,既可增加消化率,又便於混料、採食或貯運。精料也有磨碎、壓榨和顆粒化等處理。谷實類適宜於磨成粗粉或壓片;顆粒化主要用於商業性配合飼料。油類子實經榨油後其餘渣即為油餅。

(2)化學方法。主要包括鹼化和酸貯。鹼化一般用於多纖維粗料,如秕殼、秸稈和木屑等。常用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溶液作鹼化劑。新鹼化法可不經沖洗即用於喂飼,對牛、羊無害。氨水噴灑或密閉充氨還可增加飼料的含氮量。鹼化後的粗料可改善適口性,提高消化率。北歐和印度廣泛應用酸貯。一般是將青飼料加酸後密閉貯存。常用的酸有鹽酸、硫酸、磷酸、甲酸或丙酸等,也可用甲醛,目的在於促使飼料的酸度迅速達到 pH4以下,以抑制有氧發酵。為避免優質飼料蛋白質在瘤胃內降解,損失養分,可用甲醛或丹寧作保護性預處理加工。還常用硫酸亞鐵解除棉子餅棉酚的毒性。

(3)微生物學方法。包括青飼料的青貯、高能飼料的發酵和菌體蛋白的培養等。青貯是將青綠多汁飼料鍘短,壓實、貯藏於窖內或塔內,利用厭氧性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酸度達到pH4左右,以利長期貯存。調製過程中會損失一小部分養分,但青貯料柔軟多汁,氣味酸甜芳香,家畜愛食。常用的作物是全株玉米和禾本科牧草等。富含蛋白質的豆科牧草不宜青貯。近年發展的半乾青貯 (haylage)系將水分含量降至40~55%後再壓實封貯,因原料較幹,有助於抑制腐敗菌與酪酸菌的繁殖。

飼料的毒害與汙染

有些植物飼料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如豆科作物飼料,特別是大豆含有抑制蛋白酶因子,有些植物含有動情素,有些十字花科的植物含有硫代葡萄糖等,都對家畜有害。還有的植物可從土壤吸收硒、鉬或矽,如積聚過量,可造成地方性放牧中毒。工業生產中大量排放的鉛或汞等,也可造成飼料汙染。有黴菌病等病害的作物,或貯存過程中飼料發黴變質的飼料都不能用以飼餵家畜。

參考文章

香味飼料能提高豬的採食量嗎?豬豬糞便越黑說明飼料消化的越好嗎?豬香味飼料能提高豬的採食量嗎?豬斷奶仔豬如何進行飼料過度?豬怎樣給奶牛飼餵青貯飼料?牛怎樣製作新增劑青貯飼料?牛怎樣製作低水分青貯飼料?牛怎樣製作普通青貯飼料?牛奶牛的常用樹葉類飼料有哪些?牛奶牛的常用葉菜類及非澱粉質根莖類飼料有哪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