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

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逐一出示書包、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並討論它們的用處。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觀看情景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提問:表演說明了什麼?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小明作業做完了,小方還沒有完成?

  ——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如何將書包望的用品擺放整齊呢?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裡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請一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裡有什麼。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麼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裡有些什麼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裡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現了什麼?(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麼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後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

  (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裡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麼?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裡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願意嗎?你能從這幅圖裡得到哪些數學資訊?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於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瞭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於“貳圓、貳角、壹角、壹分、貳分”小面額的人民幣不認識,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漢字的“壹、貳、叄……”不認識,二是因為有些小面額的人民幣目前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已經不流通了,學生不認識。發現問題後,我及時把“壹、貳、伍、拾”這幾個漢字寫在黑板上,並在字上註上了拼音,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完成第三頁“練一練”第一題:用小數寫出具體的幾張錢幣為幾點幾元時錯誤就少多了。我還要求學生這樣表述:“幾個幾元幾個幾角幾個幾分合起來是幾元幾角幾分,寫成幾點幾元。”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合起來”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今後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

  總之,全課圍繞著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的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認識文具和學具大班社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裡有什麼。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麼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裡有些什麼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

  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裡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現了什麼?(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麼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後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

  (3)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4.討論:

  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5.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

  學習將自己書包裡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麼?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6.創設“上課,下課”情況。

  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