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具公和文具婆初中作文
我的文具公和文具婆初中作文
家旁坐落著一家文具店。開店的,是一對老夫妻。由於這兒的玩意兒都非常便宜,所以生意還 算興隆。
一
這裡雖然地不大,但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像個什雜老店,可卻一點不“夾雜”的樣子,這兒三分像雜店,什麼都可以買到;而且有一臺老舊風扇懸在天花板上,暗色的調子(地與牆都是暗色)映襯著一盞小燈。我這麼說,是死氣沉沉的樣子吧?但是不知為什麼,進入這家“死氣沉沉”的店鋪,卻感到格外地親切。或許,正是婆婆的熱情,讓一切變得溫馨了許多。那麼,現在,就讓我們把這對親切的老夫妻叫做“文具公”和“文具婆”吧。孩子們絕對愛那兒,如果時間允許,他們可以在那兒待一天——儘管文具店沒有空調。文具公經常與大家聊到天南海北——也不管熟不熟。
二
大家,都知道這兒有一家十年的老店,都來文具店看看,聽聽。凡是來過的,無不稱好。
聽啊,如此輕快的進行曲:一個顧客來了——“要什麼?”“墨水”,“一瓶2塊。”一天中,文具婆熱忱地迎來了許多顧客,又熱忱地迎走了許多。文具公也嗑支菸,守望著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寶物的珍貴的文具店。周圍的店,不是在裝修,就是在日新月異地更換,只有這家“學海文具”的招牌毫不招眼地立在花花綠綠的招牌群中。那麼舊,卻那麼美麗;若你看到一個老婆婆在櫃檯裡熱情地招呼顧客,又瞧見一個嗓音粗而厚的老公公在忙進忙出,看見赫然的“學海文具”,那就對了!過了幾十個春秋,它依舊不變。
兩個本該享清福的老人家,幾十年來不歇地守著店,何曾容易?敬佩啊!
三
我與文具公、文具婆有個交情,都歸功於爺爺。
從我懂事起,我總愛往那兒跑,對於我來講,這家貌似很“雜”的文具店確是一個黃金天堂。文具公、文具婆在店裡哇哇地講話。我很樂意去那,因為總有些便宜或者送我的文具。在那兒,對於這對六十多的夫妻來說,我給他們最大的安慰就是陪陪他們,並把寂寞一絲一絲驅走罷了。但這似乎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一旦我來,文具公、文具婆就露了笑——笑得很甜。我是他們的一個安慰。回憶往事,這兒著實是我的遊樂場。這麼一個小店,充滿了情誼,我和文具公天南地北地談,像個忘年交。
四
剛從文具店回來,一切如此快樂,天可真藍,樹可真綠!每次都如此!
回家了,打了個哈欠,翻開《最佳化學習》,開始奮筆疾書。
剛好,姑姑來做客了。我早已練出來在大人講話時也能形同於無,專心做我的作業。
“……聽說文具店不開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試著問:“不開了嗎?”我多希望回答是:“不是”啊!
然而,事與願違:“是。”
啊?不開了?
不開了!!!
這一個驚人的訊息,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瞬間擊穿了我的信。隨後,心變得異常沉重。又急切地問“文具婆問什麼不開了?怎麼辦?我以後能見到她與文具公嗎?快,告訴我!”
“寶貝兒,你一下問這麼多,叫我回答娜一個呀!”媽媽笑了,“文具婆歲數大了,開文具店又這麼辛苦,早該退休不幹啦。而且店面租過去的人沒租樓上,他們去杭州看兒子以後回來,還 是會住家裡的。喏,這是他們給你的禮物。”
大家都笑了……只是,一滴水留在了書上……
五
今天,是最後一天開店了。
我們也去文具店。
到了文具店,看到文具公文具婆依舊忙得不可開交,一切照舊,即使是最後一天,她依舊,依舊親切;他依舊,依舊平易近人。今天的生意,依舊興隆。來往的客人,一進一出,卻始終不用吆喝。真的,只是書架空了一點。我問了一句:“文具婆,以後我還 能上樓去玩嗎?”“問什麼呀,當然啦!”
我望著街上——匆匆行人,郵局,又一一蹦出疑問,轉眼又解了。
我相信,文具婆開店的原因,只想與老伴享個晚年;他們享清福的方式大不同於其他。看報,收點小費用,休息,陪孩子們——一天的四個專案全過後,差不多就打烊了。便宜並不由於一種招攬顧客的手段,那是因為開店還 有一個初衷,就是給鄉親們帶來方便。我這麼說,你們可能無法理解,但你親身體驗後,會發現這兩種根本不一樣!
店,雖不在了,兩個忙碌的身影,也坐在椅子上,開始不忙了;但那兩個忙碌的身影,一個慈祥,一個風趣——看著腦裡的剪影,感到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