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水運

[拼音]:shuitu baochi muye jishu cuoshi

[英文]:pasture measur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保護、改良和種植牧草,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之一。通過牧業措施,可以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並提供飼料、肥料和燃料,為開展多種經營,發展畜牧業創造條件。它與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技術措施結合,構成完整的綜合治理體系。其內容包括保護和改良天然草地;農牧結合,建立人工草場;林牧結合,林間種草;種草固沙,增加地面植被等。(見彩圖)

保護和改良天然草地

主要措施有:

(1)嚴禁開墾草地。在法律保證的基礎上,將天然草地分給國營、集體,或按合同承包給個人管理。

(2)在面積較大的草地上,按牲畜的種類、數量,草地產草量和環境狀況,分割槽分季輪牧,實現適度放牧。

(3)在草被較差的地方,根據具體情況封育一段時間,待草被恢復後再適當放牧,或進行輪封輪牧。

(4)在植被稀疏、產草量低、質劣的草地上,根據坡長、坡度、坡面具體情況,劃分若干與徑流垂直的帶,雨後每間隔一個帶犁地、播種優良草種,待新草帶繁茂後再耕種未播種的天然草帶,以期2~3年後草地得到顯著改善。

(5)將面積較大且適於種草的低產天然草地,改建為人工草地,實行糧草輪作。

(6)在對天然草地全面規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草庫倫,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發揮飼料基地的作用。

建立人工草場

根據宜農則農、宜牧則牧、不宜農作的地方退農還牧的原則,可採取如下措施:

(1)在 5°~25°坡地農田上,實行不同形式和比例的糧草帶狀間種輪作制。糧、草帶的寬度和數量視坡長、 坡度、 坡形、水土流失程度等而定。在陡坡、長坡和水土流失嚴重地方,應加寬、加多草帶,反之可增加糧帶。糧、草帶經若干年可互換位置。在較陡的坡地上,帶間還可種2~3行紫穗槐、檸條等灌木。

(2)在25°以上不宜農耕的坡地上,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多年生牧草,建立永久性人工草地。為保護樑、塬,在樑邊、塬邊與徑流垂直建立多年生牧草人工草地,並以割草飼畜或輕度放牧為主。

(3)在撂荒休閒農地上實行糧草輪作;在果園裸露地上或勤耕作物農田中進行糧草間作。

林間種草

包括在已有的林間空地上種植適當的飼料作物或牧草,也可用有飼用價值的草、灌作先鋒植物先改良土壤,然後再增植樹木,撫育成林。

種草固沙

沙蒿是固沙效果較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來固定流沙或半流動沙丘。每年春秋季節,將沙蒿挖出,以品字形栽植到流動沙丘的迎風面上,主風向垂直,行距1~2米,穴距1米,隨挖隨栽。穴深依沙蒿大小而定,覆土厚度比原處深5~10釐米,栽後踩實。沙丘固定後,當沙蒿覆蓋度達70%時,成帶狀或塊狀播種優質牧草。若用根莖類草,可沿沙丘坡面等高分帶,將草皮整塊或切塊植入溝內,壓實。種草固沙的大面積草地上適當配置其葉有飼用價值的固沙防風林帶,可提高固沙效果(見固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