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棗

[拼音]:xue

[英文]:cod

硬骨魚綱鱈形目(Gadiformes)鱈科 (Gadidae)魚類的統稱。為世界性、冷水性重要上層或底層海洋魚類。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水域,個別種類如江鱈(Lota lota) 棲於江河。

形態

體稍側扁。頦部具一須或無須。體被小圓鱗。常具3背鰭,2臀鰭;或2背鰭,1臀鰭。各鰭均無硬棘,腹鰭胸位,有時喉位。

重要經濟種類

鱈科共約53種,其中重要經濟種類有:

(1)狹鱈(Theragra chalcogramma)。無頦須,下頜稍長於上頜,具3背鰭,2臀鰭,尾鰭半月形。棲於北太平洋,廣泛分佈於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

(2)大西洋鱈 (Gadus morhua)。具1頦須,上頜稍長於下頜,具3背鰭,2臀鰭,尾鰭截形。棲於大西洋北部的美洲及歐洲沿岸,北到格陵蘭、斯匹茨卑爾根和新地島沿岸以及喀拉海、波羅的海和白海。

(3)無須鱈 (Merlucciusmerluccius)。無頦須,下頜較上頜長,具2背鰭,1臀鰭,尾鰭截形。分佈於東大西洋,北到英國沿海和北海,南到非洲西北沿海和地中海,北太平洋也有少量分佈。

(4)太平洋鱈 (Gadus macrocephalus)。太平洋北部美洲和亞洲沿岸都有分佈,黃海只分布在北部水深50~80米海區內。

(5)普太鬆藍鱈(Micromesistius poutassou)。分佈於大西洋歐洲和北美沿岸,也見於地中海一帶,棲息於水深270~500米處。

生物學特性

鱈為肉食性魚類。不同種類的攝食物件基本相似。如營上層生活的狹鱈攝食魚類、燐蝦、糠蝦;棲息於深水中的無須鱈以魚類為食;營近底層生活的大西洋鱈和太平洋鱈主要攝食魚類,間或攝食燐蝦和細腳。分佈在黃海的太平洋鱈還攝食頭足類、多毛類及蟹類等。

產卵期通常為11月至翌年4月。狹鱈在白令海的產卵期是2~4月,在日本海的朝鮮沿岸為11~12月;無須鱈在歐洲沿岸的產卵期為8月,在北太平洋為2月。大西洋鱈的產卵期在1~3月。太平洋鱈的產卵期為1~4月;在黃海為 1~2月。太平洋鱈的懷卵量為30萬~100萬粒;大西洋鱈的懷卵量可達 250萬~1000萬粒。鱈的卵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太平洋鱈產沉性卵,而狹鱈和大西洋鱈均產浮性卵,除無須鱈卵具油球外,其他各類鱈的卵子均無油球。在黃海,太平洋鱈產卵時的水溫為3~8 ℃,卵的孵化時間較長,水溫5~8℃時約需12晝夜;狹鱈在水溫7.5℃時只需2晝夜;而大西洋鱈的孵化期則長達1個月左右。鱈的個體以狹鱈最小,體長約600毫米,太平洋鱈為700毫米,大西洋鱈為800毫米,而無須鱈則可達1米。黃海的太平洋鱈,漁獲中以2齡魚為主,平均體長僅420毫米,平均體重約1千克。

黃海的太平洋鱈在其分佈區內只進行較短距離的洄游,成魚冬季在石島近海產卵,然後遊向東南較深海區,4月後又遊向黃海北部,5~6月在成山頭到海洋島一帶海區索餌,當年生幼魚則始終逗留於黃海北部海區攝食直至翌年春季。

生產和利用

世界鱈的年產量約佔世界魚產量的15~18%。鱈類中最主要的狹鱈,主要生產國為蘇聯、日本、朝鮮及美國等;其次為大西洋鱈,主要生產國有加拿大、冰島、挪威、丹麥、英國、蘇聯等;無須鱈的產量佔第3位,主要生產國為智利、阿根廷、蘇聯、西班牙和南非等。

鱈多用拖網捕撈。在北歐使用釣漁具(延繩釣、竿釣)較為普遍,餌料通常為烏賊、鯡等。紐芬蘭大量使用定置漁具捕撈。在近海海域,流刺網亦被作為一種主要的捕撈工具。鮮銷、鹽漬、鹹幹或熏製銷售。國際上通常在海上進行保鮮處理,方法有去除內臟、洗淨後冰藏;去骨剖成魚片進行速凍;去除頭和內臟醃製等。南非和阿根廷將無須鱈製成罐頭。加工的廢棄物可制魚粉。鱈肉還是製造濃縮魚蛋白的重要原料;由於鱈在世界漁業中的重要地位,西北和東北大西洋一些漁業國家已制訂了一系列資源保護措施。

參考文章

三文魚魚骨成鱈魚最佳飼料水產/漁業淡水養殖新秀―澳洲鱈鱸和佳帝魚水產/漁業